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强支柱。伴着芬芳三月的融融暖意,博爱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录播室,开展新学期第一次大组教研。
为了更好地呈现博爱本色课堂,促进语文研思氛围,提升教师剖析教材的能力,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以“青蓝团队”的形式呈现,团队中一人执教示范课,两人就课例,精选教研点,以讲座形式进行分享。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真正落实陶行知先生“教材只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提升整个语文组的专业素养。
教学探索,展课堂本色
首先,戴欣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小古文《守株待兔》。戴老师由字源识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过程中她设计了多种层次的朗读教学,由读通读顺到读懂意思再到多种形式朗读,最后带领学生熟读成诵,水到渠成。戴老师充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内容,抓住课后《阅读链接》和《语文园地》的知识,拓展寓言文体,在最后的作业设计中,还与读书活动相勾连。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次清晰。整堂课有设计,有容量,有单元统整,亦有延伸拓展。
集思评议,托研思氛围
在认真聆听后,各年级教师积极探讨,主动分享课例感悟。六年级的徐嘉莹从“语文味”和“双减味”两个方面肯定了戴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时效,但也结合自身高段教学经验,提出了关注方法和指导断句两个建议。五年级的孔曦老师以“重方法,化难为易”为切入点,强调在小古文教学中要联系生活,把握文字。四年级的周洵伊老师肯定了戴老师扎实的识字教学和多样的朗读训练,以“人生多少哲理,尽在寓言之中”呼吁生活与寓言的联结,引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三年级的陈文星老师从“设计感”出发,提出在指导现代寓言和古文寓言时不同的侧重点。
他们在对课例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对寓言及小古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让大家浸润在浓厚的研思氛围中收获更多的思路及方法。
“双线”分享,促教材新思
《守株待兔》既是一篇小古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颇具典型性。该组吴海琴老师及教导处施瑞云副主任就从小古文字词教学及寓言教学两条线启发思考,分享方法,深入挖掘统编教材,为大家的课堂教学及教科研发展注入活水。
吴海琴老师以“走近古文难析字,分门别类新突破”为题带大家探索、整理古文字词教学的方法。她精心梳理统编教材12册中的小古文,从基础的文言文熟悉理解,到分门别类的难点字词解析,从甲骨文释义到引申意寻根,吴海琴老师细细品读,深入探索,分类举例,从教法学法的角度与老师们探讨文言文中的难点字词。小古文教学不再简简单单地依托教参,而是带着探索精神去寻根溯源,让小古文的教学变得扎实有趣。
教导处施瑞云副主任就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微讲座。本单元是小学阶段首次以一种文学体裁为专题组元,道理寓于言中,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读寓言故事,一方面要读懂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另一方面要能够从中明白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并且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建立联系。分享了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老师们可以运用的策略。
最后,柴曙瑛校长对本次进行了总结。她结合新学期,新教研,充分肯定了展示教师的精神面貌及学科素养,肯定了博爱语文组扎实新颖的教研形式及日趋浓厚的研思氛围。并希望博爱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研思并行,沉潜成长!(审核:施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