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研讨
——记博爱小学数学组学期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2-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丽

为高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12月29日上午,常州市博爱小学数学教研组联合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数学教研组、常州市北环小学数学教研组、常州市芙蓉小学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研讨。本次活动,我校特别邀请常州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蒋敏杰校长前来指导。

紧扣双减政策  架构开放且多维的新体系

博爱小学教导处张丽主任结合平时的工作高度提炼了组内教师为教学研究与实践所做的具体工作,从“夯实四基”和“提升素养”两个维度,围绕“学习常规”、“五项达标”、“教材统整”、“数学游戏”、“思维导图”、“主题拓展”、“个性拓展”七个方面展开汇报,凸显出博爱数学课程的长程规划和序列性。之后,张主任又结合数学组正在申报的课题“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她提出,“双减”之下,为更好的将政策落地,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合积极架构开放且多维的校本化实施新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聚焦三大改变 共建轻负且高效的新课程

七大项目负责人结合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基于“双减”,聚焦三大改变,经验的分享与理念的碰撞再一次让智慧之花在博爱绽放。

首先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思维导图、互+项目、街区课程的实施给与了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改变作业方式。“双减”之下,博爱数学团队通过游戏课程、丰富学习资源库等形式,让数学作业减量又增质。最后是改变研讨方式。好书阅读给予老师一种内在的力量,促使老师以不同的目光丈量“双减”之下的教育世界。在不断的阅读反思中,教师将日常教学行为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实现专业内涵的提升。

紧扣四个每一  打造细致与科学的新品牌

本学期,全体数学教师同心协力,凝聚智慧,画出了思想层面的同心圆,围建了课堂教学的立方体,用科学打造了博爱教学的新品牌。

沈琛副校长紧扣四个“每一”,对全体博爱数学教师提出了期待。首先,立足每一天的日常,抓牢质量的根系。质量是博爱的一张名片。我们需要建立博爱质量新意识,不惧挑战,做到博爱新法勇尝试,通过拓展练习、课桌间的教学等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让博爱经典永流传。其次,经历每一次改变,实现量到质的飞跃。博爱数学团队不断求变,我们需要将扎实钻营的精神发扬下去。再者,编织好每一张属于自己的网,搭建博爱数学实施的立体结构。作为博爱的教师,要时刻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博爱数学的发展添砖加瓦。最后,实现每一个小确幸,促进共同成长。“双减”归根到底是要回归育人的初心和本源,每一个博爱教师都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埋头为抬头,变随机为规划。

提升专业引领 奔赴创新与突破的新征程

常州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蒋敏杰校长充分肯定了我校数学教研组工作的创新,蒋校长对本次活动提炼出了三大亮点。

首先是课程化的设计。博爱数学团队的教研活动实现了从单一到多维的变革,与此同时,博爱数学课堂也不断在突破。教师的转变带来学生的改变,也因此改变了评价的角度,最终形成了更加优化的评价方式。其次是项目化的推进。七大项目的推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博爱数学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新体悟。再者是校本化的建构。最后是精细化的实施。博爱数学团队认真踏实、团结奋进的作风让博爱的数学课程更加精彩。蒋校长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全体博爱数学教师加强成果的提炼,进一步提高研究意识和科研水平。

 

拾阶而上,匠心笃志。本次联合研讨活动,展现了数学教师团队浓厚的教研氛围。“双减”背景下,如何寻求校本化课程的有效实施,博爱之师一直在路上。(审核:张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