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的博爱小学、清凉小学、丽华新村第三小学联合举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结题鉴定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张磊主任、常州市解放路小学任煜作为结题鉴定组专家莅临指导,各校教科室主任和各课题组成员全程参加会议。
三年研究展硕果
本次结题鉴定活动中,我校和常州市清凉小学、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的4位课题领衔人向鉴定组专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展示各课题的科研成果。
常州市博爱小学高洁、张燕老师主持的课题《指向小学英语教研共同体发展的课例研究》基于博爱英语教研组群体特征及个体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分析本校教研共同体发展的优势及问题,规划共同体发展愿景和个体发展目标。
常州市清凉小学宋晓屏老师主持的课题《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微课开发与运用研究》基于课题组老师共同开发微课资源供教研组集体使用,通过在不同课型和时间节点使用微课的研究,着力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提升老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蒋忱、张银凤老师主持的课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研究目标明确,根据研究计划紧扣主题、扎实推进。研究过程资料丰富、真实,科学操作研究方法,积极完成各阶段研究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黄蓓、邱硕元老师主持的课题《指向品格提升的学校作业变革与管理创新》优化学生作业,着眼于将学校的现实问题,选题紧扣时代主题,与双减政背景不谋而合。选题立意高远、现实性强,具有前瞻性。
专家指导催人进
随后,鉴定组专家查看结题材料,并与课题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向课题组反馈结题鉴定意见。
三位专家充分肯定了各课题研究扎实、报告规范、成果丰富,也分别提出高位、精准、有针对性的课题后续思考建议,例如提炼策略的精准性、语言表述的清晰度、研究内容与课题名称的契合度等还有待提升。同时,三位专家对大家提出殷切的期望,张磊主任认为结题不是结束,做课题要重视辐射作用,使科研更有价值;任煜老师提出做课题的细节凸显教师科研精神,还应提炼成果,走向专业;最后,于纯老师做了总结,她指出今后课题研究从选题开始,即要深入思考,做有意思、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要往细处做。
砥砺前行再扬帆
本次课题结题鉴定活动结束,但这不是终点站,而是中间站。三年的研究经历给各课题组老师深刻的印象和深入的思考:
博爱(高洁):三年研究,我们探索了基于个性化需求的主题式课例研究的策略以及教研共同体团队及成员的发展性评价。接下来,我们将更清晰“教研共同体”和“教研组”的概念区别,围绕共同体发展的四个方面,扎实推进,深入研究更适合年轻人成长的教研共同体的发展。
清凉(宋晓屏):三年课题研究,在探索中实践,并且及时分析总结,我们秉承“小”“近”“实”“真”的原则,贴近学生真实的学习,进行真实有效的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我们从中受益匪浅。结题不结束,后期我们将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形成序列,更有利于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辐射。
丽三(张银凤):在研究之初,我们做了比较多的调查与测量,研究基础比较扎实。特别是在中期评估之后,缩小了研究的范围,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学校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了。我们争取把团队辅导、个别辅导活动形成有序的指导手册,并向更多学校和更大范围辐射。
丽三(黄蓓):我们从学生的课时作业、周末作业、假期作业三个维度探究作业设计的策略,并开展学校作业管理与评价的研究,学校发展成效显著、教师作业设计作业的能力有了逐步提升。基于校情,我们还将开展切入点较小、有价值的课题研究。
只有扎扎实实做教科研,教师才可以经历“研中明,明中得,得中立”的过程,最终走向“立中成”。教师不断实现思想与实践的创新与飞跃,不断走向优秀,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让更多的人因此“看见”自己,进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是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
(审核: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