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量感教学引思考 剖析课例寻本质
记博爱小学数学大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丽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和煦轻柔。常州市博爱小学数学学科组教研活动于929日上午如约举行。本次活动有幸邀请了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进行引领指导,全体数学教师观课学习。

扎实灵动,打造博爱课堂

本次活动的主题围绕量感教学展开,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量”的产生过程,积累“量”的活动经验,构建“量”的数学本质,是教师们交流探索的核心问题。为此,教师们先观摩了两节课堂展示,分别由五年级的刘颖婷老师执教《小数的认识》和三年级的沈亚老师执教《认识周长》。

刘老师的课板块清晰、风格明快,首先在量木棒的问题驱动下,帮助学生产生精确测量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了小数;接着在测量长度、购买商品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实际含义;最后抽象出数学图形,利用正方形、正方体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刘老师巧妙勾连,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和自然数结构的一脉相承,从而更好理解十进制位置制,从本质上理解了小数的意义。

沈老师整节课以活动贯穿始终,经历由具体实物某个面的“边线长”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想象能力。首先通过学生指一指、围一围、量一量的三层活动,让学生体悟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接着借助多媒体将图形的一周边线展开,从二维平面进入一维线段,帮助学生从视觉上形象直观地感知了周长概念。最后沈老师设计了有趣又有坡度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彰显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各抒己见,分享博爱智慧

观课结束后,两位执教老师谈了自己及备课团队对着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理念。其余各年级的教师代表也就这两节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交流分享,从教师素养、教学设计、学生状态等多方面进行了点评。整个研讨环节气氛轻松热烈,大家畅所欲言、智慧碰撞。

高位引领,提升博爱教研

   最后由邓老师对整个教研活动进行高位引领。邓老师首先肯定了博爱的课堂已经在追求从精致到高品的更高目标,真正通过观课、评课、议课达到全员参与、全员思考。其次,邓老师也概括地梳理了这两节课的闪光点和改进方面,从板块的重组到字句的斟酌给出了很多宝贵建议。最后,邓老师对于量感教学的策略和注意点进行了高位引领,强调要基于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从而建立概念,理解本质,帮助在座教师明晰量感教学的方向和抓手,更好地开展日常教学活动。

学无涯,踏不止,教研路上,风光旖旎。博爱将教研活动常态化、专题化、深度化,帮助每一位教师听有所想、学有所得。让我们共享数学的研学春天,看见儿童的成长与进步。(审核:张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