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聚焦逻辑推理,体悟数学思想
——记博爱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09-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丽

1.JPG2.JPG3.JPG

3-1.JPG

4.JPG

5.JPG

6.JPG

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伴着初秋的微风,9月15日,我校博爱校区举行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练兵课教研活动, 大家齐聚录播室共同研讨了由张倩倩老师和万夏耘老师执教的两节练兵课。

张倩倩老师执教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一课,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来猜一猜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再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对比,再用特征解决问题。课后,周蕾老师以《智慧的火花在指尖绽放》为标题进行了评课,并从(1)动手操作,积累经验,让学生的思维精彩纷呈。(2)合作探索,积极构建,让学生形成数学化的思考(3)巩固应用,深化认知,让学生的思维跌宕起伏进行了详细阐述。老师们对整堂课的基本框架、练习的设计等方面予以肯定。同时沈亚老师提出了“用小房子三视图来引入平面图形是否合适? ”、薛玲琳老师提出了“学生交流的层次是否需要更贴近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问题。老师们围绕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思路发生碰撞,促使全体教研组对本课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万夏耘老师执教的《商不变的性质》从若干道商相等的口算算式中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算式为什么商相等?”,自然地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合情推理的过程。接着由“例子是举不完的,该怎么办?”引发演绎推理的需求,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商不变的性质。课后,老师们感受到本节课对商不变性质研究的过程脉络清晰,学生也感悟深刻。于天娇老师及时梳理行课脉络进行了即兴演讲,着实考验了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李丹和陈静老师建议在分类过程中,需要设置变化的商的情况,更有助于学生聚焦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葛丽莉老师建议尊重学生的原生态发现,在验证过程中进行思辨,并逐步修整猜想,让结论严谨。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不断的提问、辨析、反思中老师们对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背后的思想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沈琛副校长对两节探究课给予了进一步的引领:《商不变的性质》和《长正方形的特征》两节课,虽然分别来自于“数与代数”和“几何与图形”两个领域,但在教学上是有共通之处的:它们是对数或图形本质的学习和探究;性质和特征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抽象的;它们的研究过程都要让学生经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长、正方形的特征》是平面图形特征教学的起始课,作为起始课,在教学特征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平面图形特征学习和研究的一般方法的教学,在推理中渗透数学思想。而《商不变的性质》除了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研究性质的一般方法,还要思考此性质背后带给学生的数学思想究竟是什么?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不仅仅有逻辑推理,还有存在于现实世界非常普遍的等价类思想。最后,沈校还引发老师们关注商不变的性质的同时,进一步思考余数问题,激发老师们更深层次地探究。

最后数学教研组成员深刻认识到数性质和图形认识课,都需要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既要重视其推理过程的严谨,还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回顾和总结,更要通过教学体会数和图形知识的本质、从而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推理和模型。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数学教育教学的高观点。它不影响学生做题,也不影响考试,但是从培养学生素养的角度看,其思想境界就大不相同了。博爱数学教学一直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努力打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数学教育。

(审核:张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