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孙静副处长、常州市学前与小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蒋敏杰带领常州市教科院幼教及小教教研员来到常州市博爱小学怡康校区就幼小衔接工作进行调研。天宁区教育局陶建平、戴霞副局长、天宁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施亚芳主任陪同调研。
专题汇报
首先,博爱小学教科室华抒艳副主任围绕《爱上学》幼小衔接主题课程设计的缘起、初探、反思、改变向在座专家进行了汇报。博爱小学幼小衔接课程是有根有魂的,从2014年尝试开设启学课程,在一系列课程活动中,逐步清晰课程实施路径。
去年恰逢怡康校区改扩建,一年级新生在少年宫过渡,围绕如何帮助师生尽快熟悉新环境、如何帮助孩子更好适应小学生活这两个核心问题,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再次碰撞思考,整合学发部“66天养成好习惯”活动,趣味主题课程和博爱优良的教学常规,形成了一年级《爱上学》幼小衔接主题课程。今年又在去年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理念,延长课程实施时间,帮助儿童逐步适应,树立科学衔接理念,设计生动教育活动,开启了幼小衔接主题课程的新一轮探索。
课堂调研
接着,调研团队分别走进课堂,对博爱的幼小衔接课程听诊把脉。 语文课堂
徐茵宁、高琰老师分别执教了《我爱学语文》一课,她们把歪歪兔带进了课堂,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抬头挺胸脚并拢,书声琅琅真好听”,小朋友们在趣味情境中不仅巩固着前两节课中学到的“听”这一习惯,更学会了正确的读书姿势。
数学课堂
在潘雪琪和李志琴的数学课堂上,两位老师带着孩子们通过找、认、放、用、玩感受了数学工具,让学生感受数学课的常规,培养学生观察、识别、操作、表达和整理的习惯。同时也渗透了阅读书籍、寻找页码、方位描述、数字识别等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帮助孩子爱上数学课,了解数学工具,逐步适应小学的数学学习生活。
体育课堂
巢静霞老师的授课内容为《我会排队》,老师利用国庆阅兵式片段导入,引导一年级小朋友思考阅兵式为什么这么整齐。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巢老师利用教室内空间,带领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训练小组纵队和四人横队。
市体育教研员张勇卫老师肯定了我校幼小衔接课程体育学科的思考与尝试,同时建议在体育衔接课程中整合多学科内容,如将队列游戏与认识新朋友相结合,把学科目标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校园环境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融合。
美术课堂
程珺倩老师执教的《我爱校园》一课,带领孩子们回忆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梳理学生进入小学的焦虑。通过新生报到日的图片资料,带领学生回忆小学有趣的人、事和景。以摸底为目的,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如夸张、想象等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用以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基础上加以创作。李令永博士指出,程老师课堂具有亲和力,学生课堂常规指导有序,学生参与度高,教师能激发学生大胆创作。
音乐课堂
王苏洁老师执教音乐课《小手拉小手》,这节课老师有针对性的安排了一首短小、活泼的学唱歌曲,以及孩子们喜爱的“儿歌诵读”“律动”等内容。结合我们的“爱上学”课程,在人文主题方面,突出“与同学、与老师交朋友、与音乐交朋友”,强调音乐学习过程的和谐、愉悦。市教研员王老师指出音乐衔接课程可适当结合语文儿歌进行整合,引导孩子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音乐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的特点,表现音乐,协调身心,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
科学课堂
魏健老师执教的《科学真有趣》一课,带领孩子从认识科学课本开始。用科学书上的一幅插图串起整堂课,把碰碰球,花园的树叶,变色水带入一年级的科学课堂。带领孩子们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小乐趣。边观察边思考,边实验边发现,培养学生用多感官观察的习惯。一个个有趣的实验,激发起学生对校园、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小实验,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爱上科学课,爱上小学学习生活!
交流反馈
听课完毕,调研团队的专家们与执教老师进行了深入沟通。市教育局基教处孙静副处长、市学前与小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蒋敏杰及相关教研员既充分肯定了博爱在幼小衔接项目中做出的尝试与努力,同时又对接下来的项目实施工作寄予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博爱能与在课程内容、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作息调整等方面继续优化,在长程规划中给一年级孩子充分的入学适应期,减缓衔接坡度,做好零起点教学。
(审核: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