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参与天宁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天宁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以互联网+和新教学为突破,提升教师研究水平。
牢牢抓住区域项目,将区域项目与学校研究融合推进,明确学校的目标和措施,按照项目方案,对照拟定目标、工作进度,有序开展,积极参加,广泛应用。一是发挥数学学科领衔校的主体作用,落实区域项目的实践和推广任务;二是发挥引领作用,落实学校研究项目组织和引领任务
1.实施全员培训。在上学期青年教师微课大赛赛前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讲座、骨干教师微视频,线上和线下紧密结合,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师教育方式。继续开展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围绕区、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提升教师信息化融合创新能力。
2.落实常态管理。严格落实每月报送包含年级教研活动次数、常态课节数、资源包建设情况、参与工作室研究情况、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不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并对全区开放,努力打具有博爱特色的课堂生态,形成学生中心、学习中心、线上线下融合、交互探究的智慧课堂。
(二)以课堂为抓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在新学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工作中,组织全校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把握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的目标和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开展新增教学内容(如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的教学活动。争取向全区进行研究活动展示。
(三)以平台建设为契机,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实行)》精神,结合我校新一轮发展规划,切实规划设计好我校的网络建设(怡康校区),提升学校网络性能(博爱校区),提高学校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支持好各级各类各项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打造具有博爱特色的“互联网+教育”生态。
基于区学校网站集约化平台现有的服务种类,采用自行组建、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建设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彰显博爱特色、符合规范的各类教育教学应用的同时加快推进我校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学校云盘组建)。
继续加大力度开展校级培训,达到较高的信息素养。
附:具体工作日程安排[i]
二月:
1.信息技术期初教研活动
2. 新接入一条下行速率为1000兆拨号宽带
三月:
1. 继续优化以及丰富博爱微学园网站内容,以共享与推送等方式实现跨终端获取分享数字资源。
2.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项目研讨活动
3.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活动
四月:
1. 区信息技术学科评优课比赛
2. 常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观摩研讨会
3. 建立基础数据中心库,实现基础数据的管理、共享和利用。
五月:
1.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活动
2.区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现场调研活动
3.
六月:
1.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调研
2.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