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2020)》紧紧围绕天宁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完善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提升集团各校区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以项目为核心,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研究水平。
以天宁区“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与区域推进基础教育“新教学”实验项目以及“国家中小学数字教材课程项目”融合推进为抓手有序开展范式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广泛应用。一是发挥集团信息中心的主体作用,落实项目的实践和推广任务;二是发挥各学科引领作用,落实项目组织和引领任务;三是发挥教师团队作用,落实项目培训和研究任务,要领衔人、负责人以及骨干教师为基础,研究项目开展各级各类区级研讨交流活动,并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引领下开展全员培训、建立学校自己的研究团队。
1. 依托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学科研训员,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精心完善三大项目推进计划,组织学校各类教研活动、培训活动,优化组织和推进项目研究。
2. 针对我校信息化研究项目制定“常态化推进管理办法”,明晰研究任务,明确开展研究的年级、班级、教师,梳理学科教学内容、形成学期计划并上报区教育信息中心,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月报送包含年级教研活动次数、常态课节数、资源包建设情况、参与工作室研究情况、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不定期组织校级交流研讨活动并邀请兄弟学校参加。
(二)以课堂为阵地,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组织全体集团信息技术老师教师深入研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和新教材,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新的目标和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如针对五年级趣味编程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开展了《基于Scratch课程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市级课题研究,加大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等等。
在学科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
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学科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参加区成长营的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以问题研究、项目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教研组的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以企业微信为平台,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我校疫情期间引入企业微信平台,经过半年的试用和磨合,老师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平台,同时也感受到了平台的优势。这学期,我校信息中心会结合各部门和教师的实际需求,继续开发适用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其他功能,同时依托天宁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天宁区学校网站集约化平台)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博爱教育集团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三大项目研究以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新方法,继续组织博爱教育集团青年教师微课大赛,以赛促培。
附:具体工作日程安排
九月:
1. 组织参加市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2. 协助孙晓晨积极备战常州市小学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3. 数学学科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活动
4. 常州市数字化项目“博爱微学园”研讨会
5. 常州市数字化项目“博爱微学园”培训会(暨集团青年教师微课大赛启动仪式)
十月:
1. 组织参加常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创客大赛
2. 语文学科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活动
3. 美术学科信息化教学能手
4. “常州数字优课2020”评比拍摄活动
十一月:
1. 集团青年教师微课大赛
2. 综合学科信息化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3. 常州市数字化项目“博爱微学园”——博智爱创金钥匙线上竞赛
十二月:
信息学科拓展活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