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疫”起云读书
——杭燕楠教师发展工作室“云伴读”系列活动(一)
发布时间:2020-07-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蔚

1.JPG

2.JPG

4.JPG

读书,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读什么?如何读?读的怎么样?一直是一线教师的困惑与难题。杭燕楠工作室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读书能力和反思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展10期“好书云伴读”的活动,督促教师走出舒适区,进行专业书籍的阅读,通过云端分享,形成阅读共同体,促进教师的深度阅读,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62日到现在,“云伴读”活动已经开展了4次。每周二晚上7点,工作室的各位老师都会准时相约在腾讯会议上,聆听主讲老师的书籍分享,并进行交流互动。

作为工作室的“掌门人”,杭燕楠老师选择第一个分享,她推荐的书籍是《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她从深度学习的缘起、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以及深度学习对于教学的启示三方面进行分享。同时,她还解读了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和深度阅读的区别,她指出深度教学的“深”不是指无限增加知识难度和知识量,而是要克服对知识的表层学习、表面学习和表演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机械训练的局限性,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完整深刻的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导向学科素养。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需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元解读教学文本,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遵循学习互动观的内在规律,在语言符号、语言形式学习的基础上,实现意义的学习,才能实现从知识学习向素养提升的深度转变。

第二位分享的是徐玉姣老师,她伴读的书目是《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就是英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时产生的话语,其中主要是英语,也包括母语(如汉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的课堂对教师话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老师强调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要具有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和规范性这四个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高效学习。

来自龙锦小学的吴学敏老师与工作室的老师们分享的是《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作者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 Vivian Cook。首先,吴老师从书中提到的四个假设出发对工作室的老师们进行了调查。大家的观点不一,这激发了老师们听讲的兴趣。接着,围绕这四个观点,吴老师对书中的一些主要章节进行了分享。书中作者将语法分为规定性语法、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大脑中的语法。作者还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应以本族语者为目标。作者认为外语课不应该绝对排斥母语,这也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时使用母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吴老师提醒大家关注Cook提出的外语教学的育人价值,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开拓思维方式,发展独立工作能力,才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

最后一位分享人是来自郑陆实验学校的顾雯妍老师,她推荐的书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顾老师就全书进行了覆盖性的精华解读,聚焦英语学科核心能力,深入剖析学科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表现指标、测评、影响因素和教学改进策略等。通过对此书案例部分的阅读,顾老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觉受益颇多,她认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到了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为基础的学科能力之上,这样的解析让各学科一线的老师有了教学操作的抓手和着力点。分享结束后,顾老师也表示初读此书颇为难读,但是读了四五遍后,书中的有些理论竟不自觉地迁移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四本书,四次分享,但是影响的却是十个人甚至更多。阅读,能让我们拓展自己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分享,能让我们更好地提炼书中的精华,促进反思,实现内化。愿更多的老师能够加入读书的行列,读一些学科类的书、教育类的书,甚至是一些其他方面的书,读一些不好读的书,让自己走出阅读“舒适区”,在阅读和交流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审核:杭燕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