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点“仁心”
范文娟
作为一名踏入教师岗位四年多的青年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我逐渐由之前的唯我独尊的姿态慢慢地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让我感到内心充满感动的是原来每个孩子都是内心渴望被别人肯定的,都是积极向上的。
还记得上高中的一件事,文理未分科时,有个同学怀着对理科的畏惧和坚定的学文信念,第一次生物考试交了白卷,以为发卷时会受到老师嘲讽或者责骂,可是老师却什么都没说,只在她的试卷上留下一行红字 :或许你以为这辈子也用不上这门学科,我还是建议你了解一下,也许你会改变主意。她先是诧异,然后是感动。她觉得该去尝试一下,后来,她这门学科没下过90分。按照经验,她无疑会被嘲讽责骂一番,值得庆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位怀“仁心”的老师,否则,可能就是另一种结局。所以她想当老师:怀仁心,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诚然,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存在一些老师在学生心中认同度比较低。易怒、善讽,太过经验主义,随意且公开猜忌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课堂单调。口头禅是“不愿听拉倒”“从没教过你们这样的”…很满意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个性,对教学成绩差的状况不以为然,认为“我很努力,学生不听怪我咯”,带着“我很负责”的自我认同,很少从自身找原因。可是作为学生的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叛逆性,这种性格反而会激起他们极大的反感,于教学而言,是极大的不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一颗仁心,如何树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没有一颗仁心,又怎会受人敬爱?
我曾因被老师猜忌,做过不听他讲课的蠢事,也因被另一个老师高度信任而心生感激,改掉了上课的不良习惯。L同学基础差,常被老师嘲讽继而自暴自弃。Y同学因从小父母离异而性格孤僻,因班主任老师的不放弃、温情呼唤而性情大变……类似的例子我们都见过很多吧。可见,为师者是否怀“仁心”于学生而言是多重要。
怀“仁心”,并不是一味放纵,而是心怀大爱、宽严相济。相信怀“仁心”往往能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蕴含着以柔克刚的哲理。授人以希望,示人以美好,难道不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心境吗?
从小,老师就对我们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便对你笑。”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面镜子呢?
想起曾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位班主任将一个红包交给一个女生,对她说:“这是你爸送的,他只是想让你多受点照应,只是他的方法不多,你不要怪他,这钱留着自己用或者毕业了再还给你爸。暂时不要让他知道这事,如果他认定老师收了这个红包,会比较安心,否则又会有多余的担心。”女孩一言未发,在离开时,向老师微微鞠了一躬。后来这个本身只能考专科的女生考上了云大。她每年都会来看望这位老师,并带来很多好吃的。别的老师看在眼里,很是羡慕。
我想,老师的职业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件事用一种怀“仁心”的方法去对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师者仁心,功德无量。
为师者,怀仁心,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致富学者,怀敬心,念恩以安学,宁静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