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西方人曾把中国古代文明与竹的清雅气韵联系在一起,称中国古代文化为“竹子文明”。
2020年1月10日,常州市博爱小学四年级街区课程乐享研学活动的30名同学在高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雕庄清园,体验常州三宝之一的留青竹刻。
听讲座
今天为同学们讲课的是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敏老师。她把留青竹刻名字的含义,制作的过程一一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不愿意放过任何一秒的知识。留青竹刻的制作过程纷繁复杂,同学们都细细记录,跃跃欲试。
访展馆
随后徐老师带大家参观了留青竹刻展馆。同学们对大师们在各种竹制笔筒、臂搁、匣盒、扇骨、屏风上的书法、山水、花鸟活灵活现的技法所折服。更让同学们惊叹的是竹刻的精细,数寸的竹片上便是万里江山,可片片花瓣,团团松针依旧清晰可辨。
剔竹筠
终于到了能亲自动手的时候!同学们拥住了范老师,小眼睛盯着老师手中的刻刀,默默地记住动作要领,准备大显身手。可真正握住刻刀,才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角度不好掌握,力度不均,剔的竹面稀稀疏疏。但是没关系,我有一颗坚持不放弃的心!
体验结束后,同学们拿出游学单仔细填写,今天满满的收获不仅要留在心间,更要写在纸上与大家分享!
半天的寻访游学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了解到另一个刻留在竹子上的世界,真正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留在游学护照上的小竹子或许正代表着他们,一群生机勃勃而可能无限的博爱娃!
(审核: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