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伴随着濛濛细雨,一群朝气勃勃的三年级小朋友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天宁区郑陆镇,开启“博爱小学街区课程乐享研学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是学校街区课程的校外延伸活动,研学项目组老师们认真策划,特意安排三年级小朋友参观常州市天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脚踏糕的工作坊,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小朋友们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刚到目的地,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下车想去亲眼目睹脚踏糕是怎么样的食品。一进“何金兴脚踏糕”门店,发现里面曲径幽深,有好多工人正在忙碌着,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孩子们嘴里不由得的发出“哇”的惊叹声,现如今这样的传统手工制作工序已经鲜少能见到,他们边参观制作工艺,边睁大好奇的双眼频频向脚踏糕传承人何阿姨提问,“请问为什么不用刀切割脚踏糕?”“为什么要用脚踩?”更有趣的是大多数小朋友都问“什么时候可以品尝脚踏糕?”何阿姨和其他工作人员都耐心的解答疑惑。传统的脚踏糕的原材料是98%的糯米掺杂着2%的粳米,在浸泡一夜之后上磨米机被磨成米粉,再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上蒸桶分层蒸,只有多年丰富经验的手工艺者才知道最恰当的撒米粉的时间,等到最上层的米粉熟透就可以把木桶里的米糕整个倒出来,然后画龙点睛的一步--用脚按顺时针方向踩踏米糕,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其韧性,最后就是用蜡绳切脚踏糕。热心的何阿姨主动切了几份脚踏糕给小朋友们品尝,入口粘粘的,还散发着淡淡米香,嚼碎后在口中回甘。孩子们眯着眼睛回味脚踏糕的模样看着很幸福。有些心细的小朋友还发现了脚踏糕包装盒上藏着脚踏糕的寓意--“步步高升”,希望每一位品尝到脚踏糕的小朋友都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步步高升”。
这是一场特别的校外研学活动,没有书籍,没有讲解人,全凭小朋友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问,用嘴巴品尝,乐在其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们了解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种子深深地播种在了他们的心里,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价值判断等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审核: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