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活学 活用 博爱水墨
记濮晓华老师浙派少儿国画创新教学培训的参与和分享
发布时间:2019-04-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濮晓华

QQ图片20190408162829.jpg

 

QQ图片20190408114515.jpg

 

mmexport1553941068006.jpg

 

QQ图片20190408114549.jpg

 

QQ图片20190408120720.jpg

 


2019年3月25日到3月29日,为期一周的浙江省“新时代浙派少儿中国画创新教学培训”活动圆满结束。在此期间,常州市博爱小学的濮晓华老师与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美术教师共同参与了共计40学时培训,以及5场专题讲座、16项特色成果论坛、10节“浙派中国画实验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可谓是一场关于少儿中国画教学的饕餮大宴。

活动前三天,邀请浙江省美术教研员冷莹、浙江师范大学的李力加教授力加、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建林、朱国华、朱国锋等专家,主讲了5场专题讲座,讲座中李教授说:“中国美术是必须传承的”、“学美术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画家的呀”!“若干年后,留给孩子什么”、“塑造心灵的美术教育”等前瞻的言论给予我们深刻的启发与反思。朱特说:“我们应激发学生用心在学习,而不仅仅是一坨肉的无聊存在……”曹特说:“未来才是中国画要去的地方……”在座的教师们,无不在全神贯注的听,奋笔疾书的记,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我的瞬间。讲座为各位学员们打开了答疑解惑的大门,引发了更多关于少儿中国画的共鸣。

晚上是精彩的主题论坛,多位优秀教师分享他们在中国画创新探究上的观念与成果,精彩的浙派少儿中国画教学成果论坛持续四个小时,直到深夜十点二十才结束,参训老师们热情不减,“落地”的教学越听越有创新思路。活动上,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建林老师点评中高度赞誉了这些优秀的成果。

活动后两天,有幸观摩了10节“浙派中国画实验课”,涵盖欣赏、创作,包括云、海、山、水、鱼、花,以及浙江名山名画的多个方面内容。10节中国画教学试验课,各有特色,展示了“构建培育学生美好心灵的中国画课堂”特色。

晚上则是精彩的“中国画课程开发与精品化构想论坛”,推选了部分老师上台发言展示自己的教学设想与教学成果。常州市博爱小学一直非常重视各项课程的开发实施,濮晓华老师领衔的的水墨社团曾经被评为天宁区优秀学生社团和最受欢迎的学生社团之一,学生作品代表常州市参加过2013年12月在无锡市举行的“全国十城市小学水墨画教学研讨会”的展览,在各类比赛中都有获奖并发表刊登于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少儿书画》《江苏教育》等,区市教育网站也都有博爱水墨社团活动及作品的的宣传报道,今年3月学生作品还参加了日本所泽市的中日少儿绘画交流展,社团的文创产品水墨画丝巾、折扇、团扇、书签等也经常作为学校的特色礼品在多次全国省市级活动中展现风采,并在学校国际交流活动中交流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濮晓华老师结合学校特色和“行知天下事、涵养博爱心”的理念及“我爱读书我爱藏书”的学校活动,设计的“书香 水墨”课程的研发构想与参会专家与老师们展开了交流分享。曹特赞誉这一课程构想区别于乡情水墨的思路,有着全新特别的创意,是真正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体发展进行设计的,期待这一课程的实践和成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浙江之旅的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对新时代少儿国画的创新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思考。应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车言宁之邀,2019年4月4日上午,在荆川小学(市教科院附属小学)三楼报告厅,常州市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微讲座、研讨活动中围绕“中国画教学”这一主题,濮晓华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了“活学活用 博爱水墨——我的儿童水墨画课程的建构与发展的过程经验”,提出水墨画是童真的孩子真率表达自己的一种艺术语言,在教学中应以欣赏、交流引发表达的欲望,通过尝试、分析了解各种表达的技法,进而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放手让儿童进行自我的、独创的、天性的、真率的表达。重点分享了朱国华老师的从“活化”到“合情”,指出水墨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指向育人,同时也强调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最后车言宁老师强调国画教学需要结合学校特色,找准研究方向,开展实践研究,总结阶段成果,进行经验推广。并对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提出建议:中国画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作为美术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传承、继续创新。(审核:濮晓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