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天地>>教研简讯>>文章内容
渗透数学思考,促进智慧传递
——记博爱数学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9-04-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郑云

1.JPG


IMG_7050.JPG


IMG_7051.JPG


668F49F5331C51D7E085EC3F4FCF0243.jpg


408D50F9E45B3C6E1AADB8CC8A146A5D - 副本.jpg


F594383774EEF21A55B5664B06846436.jpg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被孩子们的热情唤醒,博爱小学五楼录播室内也热闹非凡,数学组教研活动正如期展开,三年级的鲍丽老师和张燕妮老师分别执教《认识分数》和《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两节课,课后三位青年教师就两节课的教学进行主题式演讲,各年级数学教师也各抒己见,交流心得,最后由沈琛副校长进行指导与点拨。

尝试探究展现真实课堂

两节课都围绕“数与代数”的内容展开,虽然一节课是分数概念的学习,另一节课是运算能力的学习,但是两位老师都把权力还给孩子,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制造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在尝试的过程中化解矛盾。作为常州市“邱学华尝试教育”的实验学校之一,两位老师充分挖掘尝试资源,让孩子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夯实基础,真正地体会到教材内容背后的数学思想。

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它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螺旋上升、逐步概括的过程,鲍丽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通过分类在相同中找不同,在不同中找相同,让孩子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得更透彻。鲍老师还打破了分数教学中只关注平均分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悟通过每份数的量,用包含除的方式,也可以得到相关的分数。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加丰满。鲍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重心下移,每个环节都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将平时的学习习惯带入真实课堂,充分展现了博爱娃们数学思考的独立性。

张燕妮老师则基于学情,将数学问题有机结合生动合理的生活情境,使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方法教学和技能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已有的知识,有利于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计算的方法,形成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张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先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以学生资源为教学起点,收集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制造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需求,突出小括号的作用。张老师还从学生水平出发,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对学生审题计算的习惯培养得非常到位,让教学扎根于真实课堂。

激情探讨深化数学思考

两节课后,由博爱校区三位年轻教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主题式演讲,三位老师紧紧围绕两节课的设计意图和课堂效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郑云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评课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青年的评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课要能结合课例现场列提纲即兴演讲,更要有自己的见地,除了对课堂出彩的部分加以评析,还要对不足之处提出个人的想法。各年级的老师也纷纷加入这场头脑风暴,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深入浅出的交流与抽丝剥茧的思辨,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年轻教师与经验型教师的智慧传递把博爱的数学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位点拨提炼科研方法

如火如荼的思辨后,沈校就两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对两位经验型教师的课堂也赞赏有加,鼓励多开展此类研究课给青年教师作示范引领,鼓励所有教师将博爱敢于尝试、踏实教学的数学精神传承下去,也对教师们学习交流的热情、参与教研的积极性给予了肯定。

最后,沈校结合两节课的内容观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带领老师们集体进行深层的解读。在平时行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教材编排的意图,深度剖析问题,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从利用旧知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找到认知冲突,使知识成为学生的认知需求而非教师强行灌输。在利用知识迁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糅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甚至可以结合中学的内容,回过头看小学部分的相关知识,对教材进行更加细腻的处理。

沈校的点拨也让在场的老师们受教颇丰,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更多教师们积极参与到“打破常规,勇于尝试”的队伍中去,也让教师们不断进行教学回顾与反思,使智慧向深度传递,让思维朝广度延伸。(审核:郑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