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问题学生”一点爱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生”,教师常常会感到既苦恼又无奈。但是,实践表明,当我们真正热爱他们时,我们就会努力地运用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获取成功和进步。这样,在我们的课堂里,在我们的心灵中,每位“问题生”也都会快乐飞翔,而教师的理解宽容和耐心,则永远是“问题生”获得成功和进步的源泉。
我班有一名学生,平日里好动,上课精神不集中,愿跟同学打闹,遇事斤斤计较,多次严厉的批评教育也不见效。后来,经过家访,我了解到:该生在家里也是好动,其家长对此也很头疼,就连他的姥姥也说:“这个孩子不知怎么了,一会儿老实时候也没有,也不知像谁。”他的妈妈对他的行为不满时,不是打就是骂。有几次,他的脸都被妈妈抓破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便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不足的地方,以及长此下去的危害,并寻找他身上的优点。比如,他主动给班级拿来拖把收拾卫生,我便用这些闪光点来激励他,使他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上课时精神集中了许多,特别是上自习课时能安静地自学;广播操做得也很标准。同学们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他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有一次,自习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在背语文古诗词,我发现他坐在座位上没有背。当我走过去的时候,看到他正在摆弄书。这时,我没有大声斥责,看到他摆弄书的手,指甲挺长,我便说:“你自己会剪指甲吗?”他回答说:“会剪”。我拿出指甲刀,刚想让他自己剪,我忽然想:“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会让他自己剪吗?”我便弯下腰来,拿起他的手,一个一个指甲剪起来。剪着、剪着,我便听到了从他口中背出来的诗句。他终于和同学一起背诵了,我的心里特别欣慰。等我剪到最后两个手指的时候,由于眼睛离得太近了,一个小指甲屑崩到了我的右眼里,我赶紧用手揉,揉了一会儿终于揉出来了,当时眼泪流个不停,第一节课已经开始上课了,眼睛还在流泪呢。但是,我却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他那双噙满泪水的眼睛,也仿佛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
当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学生犯了错误或存在其他不良倾向,只是一方面的问题,不要给学生下死结论。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同时要拥有宽容的态度,淡泊的心态,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也能行,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我还有一个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或与他们相处不密切。同时,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不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而且该学生没有不良习惯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后经过我仔细了解找到了根源。
该生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薄弱。加之该同学的父母文化素质低,也不能进行辅导,对小孩子也不够关心,所以成绩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性格也越来越懒散,得过且过。 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她最大的特点。这与她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再者,我们老师教学也缺乏计划性,有点放任自流,不能客观地评价这个学生。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所以,在平时我经常给他心理安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学业上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
孩子的成长道路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当他还小的时候,父母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与性格,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时作为老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且平等的朋友关系。只要老师能够细心的观察学生,与之沟通就会发现他们也有烦恼、隐私和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利用自己的生活阅历,打开孩子的心结来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和困惑,让他们也早日一同步入正常学习的轨道。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教育的对象是全班而不是部分,我们喜欢优等生,但也在意“问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