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程的趣事
准备好了吗?注意不要超线啊!超线属于犯规啊。”在总裁判员的提醒下,哨声吹响,“抛球入筐”
比赛开始了。在一旁助力队的加油声中,我把脚抵在了线上,扯着嗓子说:“你们不要踩着我的脚啊,注意不要超线!不然要扣分的哦!”就这样激烈地比赛开始了,大家都随时等待着,像箭一般结果球冲出去,“十班加油”“球不够了!快点运球来!”“哎,你脚不要超线啊!”“快点快点!下一个赶紧接上啊!”这样的声音不断传来。“哔”的一声,比赛结束了。“耶!我们班第一!”回忆着当时运动会比赛的场景,学生们个个有话说。“在旁边加油喊的我嘴巴都干了,累死了,不过得了第一还是很开心的。”“当时我可紧张了,就怕接不到球,我都感觉我的小心脏一直砰砰地跳个不停。”“一直运球跑得我好累。”“陈老师当时还一直帮我们,喊的脸都红了。”是啊,在运动会中,我们一直都在运动,身体也在一直变化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随着运动我们的身体是怎么变化的。就这样,在运动会的背景下,我们展开了丰富的课程“运动与身体变化”。
在数学上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统计表、统计图和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在已有知识经验下,本次课程的目标设置如下:1、了解人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体会平均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知识,用知识的意识。
在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开始的“运动的身体变化”的探索。“根据你的经验想一想,运动之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心跳加快”“如果运动比较激烈,会很喘”“还会流汗,脸红”“第二天起来可能腿会疼”孩子们对于运动的感受很强烈,我适时引导“是啊,运动之后身体会有各个方面的反应,当你运动的强度不同是,身体变化也不一定相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测脉搏来探索一下运动后身体的变化,用数据说话。”所以课前教给了孩子测脉搏的正确方法。首先为了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来运动,进行了室外活动。为了明显对比,课上我们设置了两次运动:原地跑30秒和原地跑60秒,记录了四次数据:运动前,原地跑30秒后,休息2分钟后,原地跑跳60秒后。这点运动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小case,但是有些同学前面马达加太足,后面就挣扎着说“怎么还没到时间啊”,在一旁看着他们各种跑姿的我,乐开了花。吵着笑着,在我的一声“好,时间到!”又能秒变安静,还有同学忍不住笑出了声,真的太有趣了!室外没有桌椅,孩子们记录数据的时候干脆个个都倒地,有的趴着,有的半跪着,在地面上完成了记录。为了后续研究更好的进行,我们转移了阵地。回到教室,小组合作收集数据,利用平均数来分析数据,并进行小组讨论;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这一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脉搏的几次变化,从活动中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孩子们能感受到运动时间越长,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越多,再引导孩子进行进行进行课堂小结: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运动是否,和运动强度的不同出了会带来脉搏的变化,我们的呼吸也会产生变化,你们想要研究一下吗?”让孩子自主展开讨论;如何来研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孩子们课后再自主进行,用统计表来记录自己的情况。
数学课程的收获和体育运动可以真正结合起来,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学生课后可以自查资料也可以询问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体育活动中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以此来控制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发挥运动最大的作用。
这个课程总体来说孩子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比较高,对“运动与身体变化”的体会还是比较深刻的,包括家长也很赞赏。但是本次课程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书本上的统计图是给定横轴的类型和纵轴的数量,只需要孩子绘制直条,而本次课程需要自己照样子搭好统计图的框架。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每分钟脉搏次数各不相同,那如何根据本小组情况设计纵轴的组数、组宽度和组限是需要进行拓展的。同时也可以延伸一下折线统计图,如何利用条形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好处,让孩子不局限于对单一知识的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年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还不是那么的完善,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至于理解一些与学生实际较远的问题,学生感觉很是困难。但是对于“运动”这个话题。孩子的感受很深,而且组织学生倒操场开展活动的方式能实地考察有关数据信息,孩子们也更有兴趣,能让学生理解“统计的必要性”,然后在此经验上理解、解答统计数学问题,进而引发学生运用统计知识服务生活的欲望,这样,就使所学知识有血有肉,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空间,培养了学生自觉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