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刘永慧 博爱论文
发布时间:2018-06-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提高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效率的策略

——合唱的魅力

                               常州市博爱小学刘永慧                    

                                                    

摘要:按照新课标和音乐教学内容的要求,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本文探寻是为了正确解读和理解新标准,灵活、科学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艺术的魅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用科学并适合孩子地歌唱方法,学习唱歌等方面解决对策和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歌唱教学。

关键词: 歌唱教学研究对策; 新课标;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愿意参加和乐于接受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的要求是“激发学生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并且要加强和重视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课堂的歌唱表现环节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然而,现在有很多一线的音乐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上课都不怎么喜欢唱歌了,真正认认真真在唱歌的同学很少,有部分学生开口唱的则是“鬼喊鬼叫”乱成一片,几乎没有一点音乐美感。这真是让人困惑,以前只说有中学教师有这样的困惑,现在在小学生身上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再满足于现在的教学状况,然而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里面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小学音乐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歌唱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唱歌,热爱唱歌

 

一、正确的解读和理解新课标,科学的把握新教材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结合音乐艺术的特点,唱歌的学习目标:一是在实践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唱歌;二是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掌握一些简单的歌唱基本技能;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歌唱实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审美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为落实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师对唱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要注意体现相关的具体要求:

⑴要调动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唱。创设合合歌曲教学情景,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并且能够准确地用声音表达歌曲基本情绪。

⑵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学习唱歌,防止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要注意调动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和发展学生自信心,让他们在歌唱中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⑶用心设计在歌唱实践中技能训练。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设计好唱歌技能的训练。歌唱技能训练要把情感、趣味、技能融为一体,要避免缺乏趣味的“成人化、专业化”的技能性训练。

注重合唱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多样化。合唱能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集体演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所以在合唱唱歌教学中我们老师适当要安排一定比例、适合孩子们的合唱歌曲,并指导学生唱好合唱歌曲。可以具体根据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歌曲增加或减少合唱声部。

⑸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要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唱歌兴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学会保护好声带和嗓音。

 

二、灵活、科学地使用教材

    由于我们国际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环境都不一样,自然也就造成各地学生在认知水平不一样。如果全国范围内都普遍使用一种“通用教材”。可想而知,它肯定是行不通的,肯定不能做到兼顾全国各个地方和地区。就算是是在同一个地区,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因经济、环境、民俗风情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我们老师要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地、科学地、有效的使用教材,从而提高歌唱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艺术的魅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音乐教师要从一进课堂开始,所有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散发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适合歌曲情境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不是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不能把生活和工作上的情绪的带到课堂上、发泄到学生身上。因为他们也有自己尊严,也不喜欢老师用粗暴或命令式的口气和自己说话。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老师不要一味地站在讲台上,适当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歌曲甚至跳舞,拉近师生关系。特别是教低年级时我们老师要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和动作。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时,我们要立即表扬、肯定孩子,帮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孩子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加以引导。帮助改正。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

 

四、用科学并适合孩子地歌唱方法,学习唱歌。

    小学生的声带和嗓音比较稚嫩,而且正好处于童声发育期。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生要特别注意用正确的方法轻声的歌唱,不能大声喊叫。这是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歌唱的首要条件。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应先让他们训练轻声的发声练习,从最适合的中声区训练起,慢慢逐步地扩大音域,然后再学习唱歌,这样孩子们稚嫩的嗓音才不会受到损坏,歌声才会清晰、自然。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部分是我们整个音乐学科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值得我们音乐老师去思考和研究,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的重视歌唱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要用歌声、琴声、以及我们的智慧去把控课堂,点燃学生歌唱的激情,传递他们心中的音乐梦想!

  

 

参考文献:

[1] 张敏.让学生尽情歌唱[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2] 佟莉波.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

[3] 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J].长江文艺出版社.

[4] 迟莉.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激趣[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4.

[5] 王丹萍.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上海教学研究.2006.9.

[6] 陈晓群.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