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德育论文 (三年级 周晓菁)
发布时间:2018-01-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德育教学也被纳入教学的重点,并且要求学生亲身参与课程,小学德育教学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德育教学进行分析,对新时期德育教学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能为小学德育教师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加强德育教学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以后的人生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创新,重视实践,在教学中将德育落实到底。

1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学缺乏实质性:部分学校为在教学水平评价中占据优势,有意夸大学校德育教学目标,从而导致德育教学实质性内容缺失问题。空洞、夸大的教学目标,使德育教学趋向程序化、形式化发展,从而限制了德育教学实际效用的发挥。(2)教学模式落后:多数中小学的德育教学仍沿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即通过德育故事,由教师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并且德育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缺少代表性、普遍性和时代性。传统德育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德育知识,较难形成有效的自主思考,加之德育知识相对抽象,导致德育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3)教学观念落后:部分学校和教师更侧重于学生知识掌握和重点初中升学率相关内容,忽略了德育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德育教学形式化问题严重。部分学校的德育教学仅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并未对德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德育教学思想僵化。部分学校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并未考虑时代变化对于教学的影响,教学内容、活动等总是单一的重复,限制了德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德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德育教学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完成德育知识教学,还需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而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从而削弱了德育教学的实际效用。

2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其德育观尚未形成,并且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模糊的阶段。因此,该阶段的德育教学目标重在打基础,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思考,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严格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例如:以“秋天的收获”为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秋天自己的收获,学生既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谈秋天成熟的果实,也可以与家长、同学交谈,了解更多关于秋天的收获,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网络等多途径收集到的果实拿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1],并根据果实的特点进行分类,这种学生与家长、同学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教学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转变教学观念:新时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等于一体,打破了传统听声音的枯燥教学观念,并深入对德育教学理念的研究,创新教学观念,并引入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结合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进而加强德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德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效提升德育教学质量。比如:在对学生实施“友爱”方面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设置小动物之间友情动画导入方式,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让学生对“小羊”之间的友情、关心爱护等形成系统的认识,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之间的友爱情感加以培养,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的精神,对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德育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这样,教师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德育教学工作,能够促进德育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3)开展活动丰富德育教学:在小学课堂里,学校每周都会设置相应的班会或者少先队小队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德育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将其在课堂中理解吸收的理论更好地联系并落实到实践中。如: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会有较大差距,教师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结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助人为乐,而成绩差的学生则能更好地感受到人文关怀,所有学生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培养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德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共鸣,教师应该重点把握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空余时间或者是节假日组织大家去福利院,给孤寡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从现实做起,奉献自己的爱心,从小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的意识。又如:在对学生“尊师重道”的情感加以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在沟通和交流中融入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让学生能够真正认同教师的讲解,自发形成尊重教师的情感,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这样德育教学教师借助与学生进行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成效就能够得到进一步凸显,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必然会获得良好的培养。

3结束语

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同样重要,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践学习,以此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促进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志义.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18):67-69.

[2]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22):73-7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