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爱,让我们在一起 周言策(七色花中队)
发布时间:2018-01-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爱,让我们在一起

                           周言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确,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们不仅仅要转变师生关系,其实更应转变的是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的教育观会促进师生的和谐关系,更会给予学生广阔的天地任其自由发展。

随着全课程的不断推进,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就连原本张贴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的墙面,都变得与众不同起来。对于学生而言,教室就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让原本单一的墙面与课程结合,让墙面会说话。在常州市博爱小学,每间全课程的教室都有这样一面会说话的课程墙。在全课程老师的精心引领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拓展了更为丰富的课程。在充满创意的全课程教室里,学生们根据不同的课程,发散思维,动手创作,和老师们一起打造了一面又一面的课程墙。

主题课程——我们的墙面充满个性

每学期开展一次的特色主题课程在近几年已经成为博爱小学全课程的惯例。这样的课程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而是持续一周的系列课程。老师们集思广益,结合基础课程,确定主题,通过讨论、修改,最终将晨诵、课堂、大课间、午休时间、阅读时光全部与主题课程串联到一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当家,真正做到人人都是课程的主人。

案例一:我的收获节

在充满浓浓秋意的十月,龙锦校区一年级的老师们带着刚入学两个月的孩子开启了不一样的旅程——赏秋色,品秋味,叙秋思,喜秋收。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季节。面对刚入学的孩子,老师们用朗朗上口的瓜果谜语带领孩子认识秋天的硕果;用天真童趣的秋天瓜果谣让孩子沉浸其中;用充满律动的晨圈舞让学生感受果园的丰收·······

在一周的学习过程中,在各门学科老师的带领下,每个班级找准与课程的契合点,把教室用来布置的墙面作为成果展示,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有的班级主张以照片的方式展示,孩子们化身秋天的使者,在父母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生活,走进秋天,通过一张张精美的相片来展现他们眼中的秋天;有的班级以诗歌的形式来赞美,孩子们化身小诗人,他们口述的小诗歌在父母、老师的协助下,变成语文文字,或许稍显稚嫩,但当他们自编自创的诗歌贴满墙面,那满满的成就感不言而喻。有的班级以手绘图来装饰,孩子们化身小画家,拿起手中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绘制一幅秋天的景色。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在细心观察,大胆创作。鲜亮的颜色,柔和的线条勾勒出秋天的神韵。

案例二:我是“旅行小达人”

旅行,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并不陌生。但要想成为一名旅行达人,并非那么简单。为此,为期一周的旅行小讲堂也就应运而生。搭帐篷、制定攻略、打包行李,短短一周的时间,三年级的孩子们就通过讲座、小组合作等形式,变身成旅行小达人。

要出去旅行,准备工作要充分。为此,制定旅行线路、打包行李成了展示墙的主题。制作一张漂亮实用的路线图,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学问,更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合性。信息课上学到的信息搜索,语文课学到的处理资料,数学中的方位比例,美术课中的色彩搭配,只有将多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一张精致的路线图才能绘制成功。光有路线图还不够,打包合适的行李也将成为旅行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为此,在绘制旅行路线的基础上,三年级的孩子更是针对自己选定的目的地在家亲手整理旅行箱,并通过照片的形式和自己的路线图张贴在一起。最大化的空间利用,巧妙地折叠衣物,更让这些孩子掌握了生活技能。于是,在那一周,每当走过三年级的走廊,教室门口那一张张制作精良的手绘路线图就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许多同学、老师驻足观赏。

拓展课程——我们的墙面硕果累累

拓展课程是按照期初计划,在基础课程考核结束之后“粉墨登场”的课程。每一位在职老师都将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教育机智,精心为学生准备的丰富课程,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能力。拓展课程切实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极大地丰富、拓展教育内容,保证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人经验,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发现等都得借助于他们的亲身体验”。拓展课程提倡与课外实践活动、社会活动紧密相联,而不是出一张试卷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课程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一:拓展之常州文化

作为一名常州人,要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这座城市的丰厚底蕴。为此,有的班级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认识常州的旅程。通过录像、老师的精彩讲解以及前期收集的资料,孩子在课程中逐步了解了常州的文化,精致的小吃、有趣的地名,让学生在体验、讨论中感受常州的美。

在课程的行进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传授者,领导者,而是通过和学生一起探讨与研究,将这些知识和语文学科有机结合,激发学生 高涨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孩子们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制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展示板上。有的小组着重研究了常州的桥梁,不仅亲自走访了现存的常州老桥,拍下照片记录它别具一格的美,更是有感而发,用自己细腻的笔触进行了描写,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浓浓的文学气息。有的小组着手研究常州的名人,通过事迹的一一列举,让更多的常州名人走进大家的视野。有的小组通过走访调查更是了解了老一辈人眼中的常州,通过采访汇总,让许多人对常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孩子通过合作,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于教室外墙,共同谱写出一曲常州赞歌。

案例二:拓展之益智游戏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课程建设,现在老师们对拓展课程的内容、目标、评价等环节要求更清晰,对教学手段更明确。当别的学校的学生都在按部就班地上课时,博爱的孩子们正在游戏。究竟是怎样的游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呢?原来,他们在课堂上开始学习如何搭建多米诺骨牌,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魔方······

在数学老师组织的拓展课堂上,学生们玩得开心,收获自信。当大家一起搭建的多米诺骨牌时专心致志的表情,当骨牌倒下的一瞬间,孩子们的喜悦的笑脸都成了老师镜头下最宝贵的藏品。在课程结束后,教室外墙上张贴的精彩瞬间,总能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教室外面的那一堵墙只是一面普普通通的墙壁,但对于每个个性灵动的孩子而言,这小小的一面墙是他们施展个人魅力的小舞台。在一定的主题下,每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让原本枯燥的墙面变得有生机,让原本平凡的墙面变得有色彩,会说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