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语教学故事———“意外”的精彩
博爱小学 莫东英
记得那是在一节英语课上,教学内容是What are you doing?当课堂很顺利地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有一位同学叫起来:“老师,陈林洋在画画!”话音刚落,全班同学眼光一齐投向他。
陈林洋是一位被列为“学习困难户”的学生。当时我一看到他,心里很是生气。而此时他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还在继续画画。我当时恨得只想一把夺过他的画纸撕掉,或是大声责骂他几句,才能让自己解气。但转念一想,不能这样,我强压心中的怒火,走到他边上,语气平和地问:“What are you doing?(你在做什么呢?)也许他也没想到我会这样问他,或许是他根本没听懂我的问话,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没做声。我转向其他学生问道:“Who can help him?马上有同学举手做答:“He is drawing.”我请黄玲同学说:“I’m drawing.”我让他跟着黄玲读,他轻声地跟着说了一遍,我对他点点头,加上一句:“Very good!”没想到,就是这一句简单的“Very good!”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下课后,他主动找到我说:“老师,今后我想把英语学好”,我很意外,借此机会,我对他说,其实你很聪明,只要你愿意学,一定能学好,我会帮助你的。他欣然点头离去。从此以后,他真的改掉了坏毛病,积极投入英语学习。现在虽说他的英语成绩不算是名列前茅,但已经算得上中等成绩了。我很欣慰,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对英语教学的反思:
在我们每天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有些学生课前没准备好学习用品;有些学生上课喜欢搞点“小笑话”;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干别的事情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如果老师采取强制的手段来制止这些问题的话,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不但无法让学生真正信服你,反而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强权的形象,形成课堂上师生之间压迫与被压迫的不平等关系;学生无法接受老师的观点,进一步对英语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不仅无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狠狠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划上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英语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英语的某些特征,如果英语老师不能产生对学生的亲和力,就会给学生留下“英语就像英语老师那样没意思”的印象。确实,对学生应该严格要求,面对学生违纪要及时提醒纠正,但我们确实可以不用讽刺、挖苦、嘲笑甚至体罚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在我的这个教学故事中,我采取了与学生保持一致立场,来个“顺水推舟”,用“宽心”来打动和征服他,形成了课堂上师生轻松和谐的氛围,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英语课上的纪律问题是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头痛的问题,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英语,英语“课堂意外”更加的频繁。那么,怎样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事件?怎样使结果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一贯的素养,还需要一点“教学灵感”。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零距离的交流知识和情感,还为教师提供了一处机智应变、富于挑战的多彩空间。而要想在这个空间里灵活驰骋、自由扬鞭,则需要授课者具有机敏的头脑和应变的技巧。教学机智,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灵活地应用它,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