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导入,敲开习作之门的钥匙(三7 袁敏智)
发布时间:2017-06-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导入,敲开习作之门的钥匙

                      袁敏智

写作,即写话与习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我们生活作文的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也在努力,尝试着在生活作文的教学中进行探索,有了以下的一些收获:

1、    以“序”为基,重构学生喜欢的习作内容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初步确定了各个学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和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习作的基本功。

(1)低年级——想象写话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想象似乎是他们的本能,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新奇而有趣。因此,我们首先会利用教材中的空白之处引发孩子想象,补白、续写。其次。我们把看图写话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有序的指导孩子在想象的基础上写话,从一年级开始,先写单幅单角色的图,随着教学实践的继续,再写单幅多角色图,再到多幅单角色,多幅多角色的图,再写话时也遵循由说到写,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通顺,写完整。再则,由学生自己编绘本,可以先画图,再用文字描述情节,也可以先写文字,再配上插图。到二年级下半学期,孩子积累了一定的词汇与表达方法,则鼓励有能力的孩子自己创作童话故事和儿童诗。

(2)中年级——观察作文

  孩子到了中年级,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时的写作训练以观察作文为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结合课本,观察金鱼、鸽子、乌龟等动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结合班级活动,表演或比赛时孩子的表现等;结合生活,观察父母、亲朋好友。同时教给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当然,只是观察着生活中的人和事,没有思考,就好象走马观花,不会取得实际效果。在观察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什么呢?可以是所观察事物的来历、变化等,同时还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思考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记得每次让学生写学校小花园,很多孩子都很苦恼。就说那个喷水池吧,好多孩子只会写,它由五个半圆组成。老师常对学生说,当你难以表达的时候,就打个比方吧。小花园的喷水池就像半朵莲花,这样一写,别人肯定能明白。状物作文,有学生介绍围棋“棋盘正中间的那个黑点叫天元。”清楚是清楚了,但不够形象。我们就鼓励学生通过名称“天元”去想象。 “棋盘正中间的那个点,像个大太阳,把阳光洒向棋盘的每个角落。”这样一写,天元这个位置就很形象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展开想象有很多种形式,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为了写月光的美,就写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用了通感,讲不清楚,就打比方来说。

讲道理的话就更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了,一篇好文章总会表情或达理,说大道理通常是没什么意思的,把情感和说理藏到文字背后去,才是写文章的高境界。譬如我们学校的义卖会,最后不用讲很多热血澎湃的话,一学生写道“难怪今天没有出太阳,原来太阳在我心里。”寥寥几个字,却意味深长,令人回味,这是需要借助想象,联想的。,借助比方,让道理显得更明白,要人勤奋譬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山,海,径,小路,都是想象。“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无须说对书有多爱,一个比方就已淋漓尽致。看到有人这样形容自己 “就像一只吃得过饱的蛤蟆,看着井外皎洁的月光,想要飞翔,却无力跳起两寸高。” 用不着多笔墨,那种饱食终日却又碌碌无为的无奈已尽显纸上。还有一段描写“放久了的草莓和逐渐老去的女人一样,都是不值钱的。不同的是,草莓水泡泡地发白,尽管包着保鲜膜;女人则脱水长皱,尽管努力在面孔上涂抹各种营养。”这种类比的方式,再生动不过写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想法。

观察之后的写作,重点落在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叙述准确上,并建议学生注意结构的安排(总分结构的运用)。

(3)高年级——自由表达

  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已经萌发,我们必须促使其形成和发展,并让他们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习作训练的形式和内容则可以丰富多彩起来。我们首先选择与教材相关联的内容训练,如教了《碧螺春》,可以写《茶叶的魔术》,在观察茶叶还是干的时候的颜色、形状、味道,再看其在开水注入时的变化和经水浸泡之后的色、形、味的变化,最后写品茶后得到的启示。其次,可以改编本教材中习作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刻意地去观察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场面或景物,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如: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错时那一刹那间,人与车的动态与静态,写下来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电影特写镜头。

2、    以“趣”导航,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

  习作,使学生心灵自由释放的创造性活动,写作的主体是学生,唤醒他们倾诉与表达的渴望,才能使孩子在自由的表达中丰富自我,展示自我,让心灵轻舞飞扬。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习作指导中,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1)习作内容的设置——生动有趣

  生活中,我们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习惯性地去发现孩子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内容,引导他们细致的观察,获得生动的感知,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如:夏天的午后,突然下大雨了,老师可以停下教学,组织孩子们到走廊观察雨中的情景,并且提出的要求是能看到别人没注意的东西。所以孩子不禁注意到了雨打树叶的情景,还发现了窗台下仓皇避雨的小壁虎,楼梯底下悠然散步的小麻雀。当孩子们急不可待的讲述自己的发现时,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文应运而生了。另外,我们老师还开发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春天养蚕,秋天放风筝,冬日玩雪。让学生真切的置身于快乐之中,获得新鲜的刺激,激发表达的冲动。

(2)习作环节的设计——情趣盎然

  作文课中,好的导入会像兴奋剂,准确地击中孩子的兴奋点,快速地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中间来。如写“笑”,先让学生看各种笑脸,开门见山的引出习作内容。再有,要给孩子自我表演的空间,还是写“笑”,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一种“笑”,到台上表演,再让孩子描述自己喜欢的“笑”,孩子边说边笑,快快乐乐的完成了习作。

3、    以“法”引领,提升学生的写作效果

写作虽然讲究自由表达,但巧妙的写作方法会让一篇好的文章精妙无比。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好的写作方法是对经典的总结和提炼。只有我们有心渗透,巧妙点拨,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运用,会让她的习作写得更好。

(1)范文引路明法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名家的经典之作,这是渗透写作方法最好的范本。如六年级教材有引入的《红楼梦》中关于“笑”的描写,教师带领学生细细的读,细细地评,欣赏作者写作的精妙。

(2)一课一练得法

  写作方法的渗透中,我们从不贪多求全,会精心的“舍得”,有舍才有得,坚持一课一练,一练一得,滴水穿石,终有收获。

(3)循序渐进入法

学生对于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更需要老师的坚持和科学的引导,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有光,有色,有声,有味道,有温度,有情感,在这些要素中,人的主观情感是我们体验最深的。从感官上来说,就是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嘴巴尝到,触觉感受到和心里想到,那么我们的作文有什么理由是黑白的,无声的,干巴巴没有情感的呢?所以我们常对学生说,一篇好文章必须声情并茂,调动各种感官潜心去感受,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原在白纸上,让笔尖在纸上放电影、放卡通片,让笔尖在纸上唱歌,欢笑,哭泣,用笔尖描绘最美的景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