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走进心灵(三7 袁敏智)
发布时间:2017-06-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走进心灵

                                  袁敏智

自从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每天和孩子呆在一起,发现学生的心理是可以观察和了解的。在朝夕相处中我逐步体会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再从其心理上寻找教育的切入点,采取与之相吻合的辅导措施,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代的变迁改变了生活的内容,许多家庭是富足、快乐、美满的,可也有些家庭在承受种种变迁后破碎了,于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成为了校园中一道忧郁的风景线。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心理负担,压抑苦闷铸就了心灵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一方面是他们面对父亲(母亲)孤寂的背影而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悲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特殊”境遇,又不得不承受同学的议论、轻视。因此,精神上的无依无靠使他们本该阳光灿烂的心空失去了活泼的朝气。

在一一分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状态后,我开始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的心理依靠,尽可能地给他们以精神慰藉和物质上的帮助。记得班里有八九个单亲孩子,对于其中3位心理压力特别重的孩子,我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为了避免面对面交谈的紧张不安,我逐一地分析造成他们烦恼的原因,让他们不要沉沦于种种痛苦之中,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有时候,星期天带上这七八位同学去公园游玩、拍照,因为相同的境遇,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了戒备与自卑:因为孩子爱玩的天性,他们融入了大自然赋予的最直接的快乐之中,就有了照片上灿烂的笑容和轻松的身影,他们无拘无束地和我聊天,显示了从未有过的自在。在学习中,我把这些孩子分成好和差两类,给予相应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逐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重拾自信。前不久,这些孩子和全班同学一起顺利地毕业了,临告别,我欣慰地看到了他们给我的留言:老师,我们会拥有更加灿烂的天空的,因为我们同样可爱!

一、         面对成绩优秀的孩子

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老师和同学有意无意地纵容了他们的不良心理:心比天高,只说不做。对班级活动、对同学缺乏应有的热情,独善其身,脆弱自负。这些情况不断地在教室里滋长蔓延,因此,不管是谁,我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姑息。为了纠正这些智优生的不良心理,我把班级中的各个岗位落实到了他们身上,并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活动由他们搞,班级管理他们抓,遵循“分工合作”的原则,我“垂帘听政”。俗话说:众口难调,这些同学在管理过程中实实在在体验到了工作的不易,一段时间后,由全班同学对这些同学的工作进行评判,使他们在磨练心志的同时明白:踏实是一种多么可贵的人生态度!

二、         面对优等生

还有一些智优生在班级集体中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后,竟还是振振有词,颇让同学们反感。有一位男同学,学习上可以说是非常出色的,主持班级活动也有独特的地方,可有一次,和其他班委讨论班级活动时竟取笑别人的设计提案与人大打出手,事后还一个劲地为自己开脱,为了规范班级行为,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面对同学们愤怒的注视,他不知所措,骄狂的心理“失衡”了。事后,我连续几天都没有再找他,一是让他反省错误,二是在心理上战胜他。几天后我捕捉到了他的惴惴不安、满怀期待的眼神,把他叫到办公室,轻声问他可有话说。他哭着把整件事情的对错分析了一下,很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摸着他的头说:“老师很欣赏你以前在班级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也希望你能更好地为班级服务,但更希望你能做一个宽容、谦逊的男子汉,老师前几天的批评可能有些过火,请原谅。”他流着泪走了,主动去找那位同学赔礼道歉。从此以后,班级活动中的他,多了些诚恳与宽厚,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且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我们的老师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能付出爱心,建立信心,运用匠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平衡和谐的发展,尽力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那又何尝不是为人师者最感快乐和幸福的事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