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德育论文(六年级 李亚红)
发布时间:2017-06-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李亚红

笔者在学生身上常常看到一些问题:来学校忘带作业或学习用品;下课时,笔、书本摊了一桌子就出去了,等回来往往被碰落到地上找不着了;忘记做值日工作,或者不是忘了擦黑板,就是忘了倒垃圾;不是忘了对桌子,就是忘了关窗户。还有的孩子做完值日,扫帚、拖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有几个小朋友的抽屉里常常塞满了垃圾,拿课本或书包的时候,把垃圾带落在地上也会视而不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总是一个理由:“忘了”。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造成现在孩子不负责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家长太“负责任”了。

  我们一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溺爱有加,所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说实在话,我们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孩子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认为一切责任都有人为他们承担。试想,如果对自己的事都没有责任感,他们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不知从何而来。

  其实,责任感对国家、对家庭、对孩子本人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不会考虑自己该做些什么,不会尊重别人的感受,只会享受,没有动力的源泉。而一个孩子如果具有责任感,他就会认真去做每一件事,就容易成功。任何聪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责任感基础上,才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辉。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我们老师和做家长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首先,要注意言传身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做到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然而,现在有些父母把很小的孩子寄养在亲戚或老师家,等孩子大了或出现问题了才接回家管教;孩子背课文给家长听,我们的家长却手里拿着书,眼睛盯着电脑……在这些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没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些孩子又怎会听进父母的话呢?

  其次,要制定规矩,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地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我们要给孩子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例如,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到原处;自己的东西得自己收拾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要有头有尾;答应了的事情要有交代,等等。重要的是有了规矩还要有检查,不忽视、不迁就,要持之以恒。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第三,适当让孩子自食苦果。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变得很有责任感的。”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自食不负责任的苦果。让他们受一受自己不负责任造成后果的惩罚。例如,孩子因为乱扔而找不到想要的东西了,家长不要理睬他,让他着急、生气,找得满头大汗。事后再和孩子讨论怎样就不会找不到东西了,并以他尝到的苦头提醒他做事要负责任,有头有尾。又如损坏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东西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东西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必须对此承担责任。

  第四,也让孩子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做父母的应该向孩子敞开交流的大门,向孩子讲一讲成年人的苦恼、家事的繁琐、工作的艰辛,使孩子从小就懂得为人父母之不易,产生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的愿望。我们都知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更多更早地参与家庭的生活筹划,帮助爸爸妈妈持家守业,照顾兄弟姐妹,这不仅使他们知道谋生之不易,还使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感到自己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然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

  成才先成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千好万好,但其中,做好人、做有责任感韵人才是我们最关键、最基本的教育目标。让我们早日在孩子的心田播下责任感的种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