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是当下最流行的热门词汇之一,翻译自英文“marker”。这意味着,创客,应当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一种动手能力的体现。本学期带领五年级部分学生参加了常州市创新思维大赛创客挑战赛,这个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学生最后获得的名次虽不尽相同,但是同学们在比赛过程都收获了经验和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初赛
在桥梁限重260g的条件下,如何既要符合各类参数,又要高效利用每根木棒搭出稳固的桥梁?在限定EV3套件的基础上,机器人平台车要如何搭建才能更快更灵活?当“桥梁”遇上“平台车”,如何才能“和谐相处”+快、稳、准?这可考验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考验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孩子们画了自己的桥梁设计图,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来完成,做错了还重新在网上买来雪糕棒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做。按照规定尺寸做好桥梁,离比赛还有两周时间了,老师在电脑室放上预赛赛道路径图还有桥梁,学生们带上自己的机器人平台车来切磋交流,老师给他们记时。二十几位学生的机器人平台车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有坦克式自带“威压”一路自信碾压的机器人车,有小巧灵活酷似“星球大战BB8”的迷你机器人车,还有运用万向轮、可以正反面前进的“小跑车”……有的平台车桥梁开不上,重新组装平台车;有的平台车能开上桥梁了,但是由于轮胎太大,在有限空间内转弯速度慢,影响比赛成绩,需要调整。学生们讨论、思考、手动制作。
决赛
经过初赛,我们有5位同学突出重围,进入决赛。决赛给了将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决赛与预赛,区别在哪?就在这小小的3D轮胎上。学生学习了3DONE软件,在电脑上进行了3D建模。打印出的轮胎爬不上桥,原因是3D打印轮胎齿的疏密和桥面的疏密“配套”;3D打印的塑料轮胎本来就滑,轮胎小了更是爬不上桥了,轮胎需要要大到一定的程度。
在常州市创新思维大赛创客挑战赛中,没有手把手去教孩子们,并不是要让他们一步一步跟着教师去做,而是给予足够的引导,让他们发挥创造性。整个比赛将机器人、3D打印、木工桥梁三者结合,有难度、有探究的乐趣,动手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