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本质、追求超越,让英语课程焕发新生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深化课程改革一直身处改革最前沿,迎接着来自现实与未来的挑战。变还是不变,已不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实现变革?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真正将观念转化为行动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直面课改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加以破解,并通过创造性的课程实施生成实践智慧则是作为一名博爱教师的担当。
2014年9月,一场课程改革的浪潮在博爱校园轰轰烈烈地展开,基础课程的改革,生命课程和主题课程创造性地开展,我已经从感悟、体验课程渐渐地过渡至开发创造课程。
周国平先生曾这样评价教育,“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是的,我们的教育是多么需要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作为教育者,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其作为人这一最简单最基本的特征。本学期,英语基础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课程的组成不再是单一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既有基础课程也有与之相关的拓展课程,既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有各种各样的学科活动。课堂教学,不仅仅关注知识与能力,而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三个支持,形成立体的三维空间,相互交融。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评价的转变,不再是一张试卷定成败,而是关注全人的发展。
英语课程的转变,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改变更多的是孩子。我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好听的英文歌,一起阅读精彩的英文报纸,一起表演课本剧。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对未知世界和知识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进行拓展课程时,我们一起进行了英文报刊的阅读。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一起交流探讨,在不经意间学到了许多新的单词、句型,不经意间碰撞出许多新的想法,不经意间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畏惧英语、不敢开口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哪怕他扮演的只是一块默默无闻的石头。你会发现,下了课,许多孩子仍在争论着课本剧中的角色,哪怕只是为了课上几分钟的展示。你还会发现,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学生情不自禁地会用英语和你招呼问好,哪怕有时还存在着些许的语法错误。但是,我想这就足够了,这正是英语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学习,难道不是吗?
“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我想这是英语课程改革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我深知:开发课程不是一个人、一群人的事,而是应该寻求方法激起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激起。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创新,但是从有到优的过程需要我不断的追求和执着。我将继续踏实、认真、创造性的实施英语课程,努力把博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世界、个性灵动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