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引路人”
强亚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和方式。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每次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我总是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下结论,不要先入为主。现在的孩子已经习惯自我为中心,在家的小主人地位造就了现在的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事情先找别人的错,总觉得是别人针对自己,尤其是情绪激动时特别不能接受对自己行为的一句是非,因此一般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我先等事情过去半小时到一小时,孩子们的激动的情绪得到适当的缓解后,才面对双方。先说事情经过,不加自己的猜测和想法的叙述事情,接着双方确定事情的经过,作为老师,不作任何评价,只是让孩子们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到现在,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了,如果但是你没这样做,那现在会是怎样的情景,是不是大家相处的很开心?是不是游戏或交谈可以继续愉快的进行下去,是不是这整个一天的心情都会不错……最后调解孩子们是否能友好、和平的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愉快的学习生活多添一点色彩?
其实跟孩子们相处,点点滴滴的矛盾和意外经常会出现,作为教师、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想能做的除了以身作则以外,就是抓时机、抓契机时时处处抓好教育工作,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心理。俗话说:做人难,育人更难。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