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德育故事(高钰艳)
发布时间:2017-0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倾听,与孩子更近一点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小文,平时比较活泼开朗,下课蹦蹦跳跳的,是个很讨人喜爱的男孩,可是一到下半学期,他却有了些改变,变得沉默寡言了,也变得格外的倔强,而且还变得不爱写作业。就在一次午饭时,这一个我平时喜爱的孩子竟然朝我发起了脾气。那一天,午饭盛汤时,平时乖巧的他竟执意要插队要第一个盛汤,我当然不能同意他这种“自私”的行为,因此批评了他几句并要求他回到原位。可是,他竟然发犟脾气,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都扔在了地上。这可是我做老师以来从没有碰到过的情况,于是我将小文拉到身边,问他到底怎么了,可是我反复追问,他还是一言不发。时间一长,我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刚才的表现过于急躁,可能是背着孩子“逼”急了吧,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急于求一个答案,竟忘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是最主要的。教室学生太多,对于我们的交流是无益的,于是我带着孩子来到办公室,拉他在我身边坐下,小文显得很不情愿,我心想他可能对我有抵触心理了,于是我首先向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自己刚才的确是过于急躁了,小文显得很惊讶,他没有想到老师会向他道歉,可是从他的眼神中却还有着那一份“坚持”,对我依旧是那么不信任,于是我将手搭在他的肩头:“老师都愿意向你道歉,你愿意向老师说说你的烦恼吗?相信老师,这将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小文抬起了头:“那你会将今天发生的事告诉我爸爸吗?”小家伙,原来是在怕这个呀,我笑了笑,将自己的小拇指伸到他面前:“拉钩吧!”小文很意外,老师也会这么小孩子气,于是向我讲述了他的烦恼:原来,小文的婶婶给他们家有添了一个弟弟,原来专心照顾了的婆婆必须去照顾新弟弟了,而且,平时好东西都是给他个人独享,现在却总是给弟弟,这使得家中的“小皇帝”一下有了失落感,觉得自己“失宠”了,婆婆不再爱自己了。于是,今天盛汤时使了下小性子,还发了犟脾气,一切都源于他在家中身份的改变啊!于是我耐心地跟他讲婶婶在生孩子时是多么需要人照顾,婆婆和全家都会依旧爱他。聪明的孩子马上放下心中的包袱,乐呵呵的笑了起来。“那不愿做作业又是什么原因啊?”于是我抓住这一机会,想听听他的想法,这时的孩子已经完全信任我了,原来是因为爸爸管的太紧,每天回家布置的作业太多,让他对作业觉得厌烦了,所以在校不愿做。了解情况后,我马上跟他爸爸做了沟通,让他了解孩子现在的压力,并希望他减轻孩子的负担,小文爸爸一口答应。带着小文回到班级,没想到这孩子竟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错误,而且从此以后又变得和以前一样开朗,作业从不拖延。

回顾这一“突发事件”,耐心倾听还真成了我与孩子真诚交流的关键。小文在自由地表达他受压抑的情感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通过我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获得了班主任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励。这样一来,师生间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在这种情意下,任何问题的解决也就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于是,从此后,再听学生诉说时,我会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专心地听,心无旁骛地听。通过眼神、手势、姿势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表达着班主任对他的尊重,鼓励他们自由地说出他们的观念和想法。同时作为进入其内心世界的途径,我会更用心聆听他那“静默的信息”,眼泪汪汪的悲哀委屈,双目圆瞪的愤怒以及抑扬的语气等。同时,我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及接纳,才愿与教师倾诉并接受教师的帮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