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德育论文(杨敏)
发布时间:2017-0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的一面旗帜

博爱小学    杨敏

 

和谐,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也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如何切实有效地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也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一面旗帜,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就是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而所谓的校园文化,其涵盖的内容远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还包括思想品德、教研队伍、校风班风、第二课堂等诸多方面的建设。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美化育人环境,构建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试想,当孩子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都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绿化带里那一株株修剪成型的小树,花圃里竞相开放的鲜花,假山、碎石、小池塘以及池塘里正欢快畅游着的小金鱼,无不令孩子们欢心喜悦。看着这美好的一切,学习的压力自会减轻,身体的疲惫也自会减轻。

当然,校园环境的建设,并不仅仅包括自然环境,理应还包括大家共同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将学生的优秀书画作业或获奖作品挂于走廊或过道之间取代先前枯燥的名人语录及插画。橱窗展示常换常新,分优秀作品区,展示近阶段优秀的学生作品,创建艺术文化氛围,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建立明星角,展示博爱之星或其他优秀学生的事迹风采,让孩子从身边寻找榜样,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科普区和卫生角,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班级板报也要充分体现本班级的特色,可由学生自主布置,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成果被展示、自己的事迹被颂扬的时候,就更能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二、加强德育工作,推进校园文化

校园德育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最本质的内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注重道德教育,强调自我修养。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的摇篮,是教育青少年的主要场所。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学校要实现德育目标,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适时地给学生灌输道德规范使之明白事理,能够自觉地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文明礼貌、尊师重教、诚实守信、互助友爱。也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学校或年级组织的有关德育的主题活动等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质与情操。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有助于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和正确看待社会,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就可组织学生去烈士林园扫墓,感受烈士们英勇与无谓的精神,激发他们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与热爱。或参观历史博物馆,全方位的了解中国历史,形成一定的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利用各种渠道,让学生对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培养他们关心时政的好习惯,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提高师德建设,引导校园文化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教高的素质。而师德则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耳濡目染,其崇高的人格对学生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书育人”,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人格的培养和熏陶,要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做有德之人。而要教学生做有德之人,首先自己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识再渊博、教学再得法,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也终究只是一位教书匠,而成不了真正的“人师”。 课堂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白天时间都在课堂,学生与教师长时间的接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接受或模仿,从言行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品质也会使学生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是何等重要。

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会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会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给胆小的学生以爱的激励。会与学生成为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

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四、重视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应该包含千姿百态、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孩子们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给他们搭建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第二课堂的开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以音、体、美为主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课余生活。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健体类活动应根据学生的生理条件,有节奏、有规律地开展轻松、活泼的活动。每天至少一节课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放松身心,锻炼体质;每学期举办一次综合性的体育比赛,让喜爱体育的学生能够一展矫健的身资;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体性的单项体育比赛,给有特长的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开展经常性适量的专业训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出去参加比赛,为自己也为学校争得荣誉。美术可开展兴趣小组,让喜欢画画的学生接受更专业的学习,提高艺术素养。每年两次绘画、陶艺、手工比赛,让学生各取所长,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自信。音乐也可多开展一些兴趣小组,舞蹈、声乐、乐器各取所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多开展一些中、小型的歌舞活动,让擅长表演的学生在舞台上赢得阵阵掌声。

第二课堂可以营造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同时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向学生传播更广泛的文化信息。所有这些集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必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为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和谐校园的一面旗帜,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一直是全体教职工努力的目标。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在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下,全体师生群策群力,共同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为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