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熊孩子”
那天孩子们正记录着作业,一眼扫视过去,小涵的桌子上收拾得干干净净,什么书本也没有。再瞧瞧他在干什么?一脸急切地伸长着脖子看向同桌,恨不得要冲上去抢什么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不记作业?这小涵平时做事挺靠谱的,今天怎么了?再看看同桌小仪,整个身子伏在桌上,右手正写着什么,但左手臂压在一本作业本上,好似担心别人抢她的什么似的。这小仪平时在学习上不上心,和同桌相处竟然如此霸道?心里一股火气隐隐往上蹿,但职业使然,我压下火气决定先了解情况再说。
我悄悄把小涵喊到身边细细询问。小涵伸出自己的右手给我看。原来他的手掌有一处地方在前一天受伤了,贴着创口贴。他感觉不影响书写,正拿起本子要写字呢!可这时,同桌小梁一把拉过本子,说:“来来来,给我吧!你手受伤了,还写什么呀!我帮你记录!”小涵一听,感觉有些小题大做,就和小仪争抢起本子来了。竟然是这样!恍然大悟的我暗自庆幸:幸亏没有武断地批评孩子,要不然对孩子该有多大的伤害呀!
这件事虽然过去有几天了,但两个孩子争抢本子的一幕不时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知道这是对我的警醒。是呀,对孩子批评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武断。如果不实事求是,凭班主任的“权势”,也许能够暂时使孩子“臣服”,但实际上会使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创伤,产生反感。久之,师生间便地形成对立,影响我们工作的正常、有效的进行。就像我们小梁,明明是出于一片好意,如果我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棍子打死,那她该有多伤心呀!
虽然我们是教师,但是在人格上,我们与孩子是平等的。孩子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待他们,不要班上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是被怀疑成捣蛋的对象,不相信自己的他们。对待在学习上还有些差距的孩子,我们非但不可歧视,更要多一份关注和爱心,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们,帮他们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