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熊孩子
三(1) 陆映月
新接我们班某学科的老师异常生气地对我这个老班说:“xxx,课堂上坐位体前屈一个都不做,整节课都在傻笑,要不就是在地上打滚……”另一学科的某老师也无奈地说:“xxx,排队去专用教室时,一路讲,一路笑,还会和其他小朋友打闹,甚至有一次还从楼梯扶手上试图滑下来。音乐课上时,其他小朋友都不吹竖笛了,就他一个人在那里不断地制造噪音。”升旗仪式上,庄严的氛围,其他小朋友都肃然起敬,我站在这个小朋友的身后,突然,他对着自己的脸蛋扇了一巴掌,而且还莫名其妙地在笑着……小朋友时常来打报告,说和这个小朋友在别人的脸上、衣服上用红笔乱涂乱画,在吃饭的时候,把饭放在掌心,有时还把米粒 弹到其他小朋友的身上……林林总总,从开学后的几个月,不断有老师、小朋友来我这打报告。原来,我只要把这个孩子拉到身边,跟他轻声几语,他就会点头跟我表态,表示会改正前嫌,做个好孩子。不知是因为环境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变了,还是孩子自己发生了变化,总之,过了一个暑假,XXX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和以往一样,我把XXX拉到身边,跟他轻声细语,春风化雨般谈心,可这小家伙像中了魔一样,笑着,不吱声,在谈话收尾处点点头,表示默认我的想法。我知道这样的谈话实效性是不大的。
果然,该来的还是会来的。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因为这次谈话而减少。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当我投去愤怒的眼光时,他貌似也感觉到了我的不悦以及愤怒,不自在地看向我,然后又略显尴尬地别过脸去。这一现象被我捕捉到了,我知道他还是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别人对他的评价。这个孩子还是可以找到原来的他的。
出于两年和这个孩子相处,对这个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我决定了等待时机让孩子改变。因为原先的他也会犯些莫名其妙地类似的状况,虽然状况没有现在多,但性质还是差不多的,在等待中,孩子没有让我失望过。等待的过程是痛苦的,等待的过程既是宽容的解决方式,等待的过程就是相信他的表现。我耐着性子,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状况并没有 好转。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问他:“你觉得做的这些事情离谱吗?你知道做得不对吗?”XXX说:“我知道不对。”“那你为什么还要做呢?”我无奈地问道。“因为我觉得好玩。”这真是让我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特大的笑话。看来我有必要和他家长沟通了。他的家庭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妈妈事业心强,工作繁忙,基本管不到孩子,但对孩子所说的话十分有效。孩子的爸爸工作不忙,也是全心全意陪伴孩子,陪伴孩子读书,陪伴孩子玩耍,只是陪伴的方式错了,而且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模范的作用。正是爸爸平时不经意的玩笑,让孩子觉得这些无厘头的行为可以对任何人,也会让别人觉得好玩。而且,爸爸一直没有意识到他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在和妈妈的一次谈话中,我们终于找到了事情的根源所在。于是,妈妈觉得郑重地和爸爸沟通,并且让爸爸的陪伴以阅读为主,其他时间由退休的爷爷抓学习。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确没有了异常行为,而且那个可爱,有着进取心的小男孩又出现了我们面前。
在和熊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不断有不同的状况发生。两年的陪伴,让我们班主任老师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用心观察,耐心等待,试着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你会发现,熊孩子还是那个可爱的孩子。他需要你的陪伴,有方法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