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
舒缓悠扬的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欢悦地跳出教室,带着兴奋的神色奔向操场。十月的阳光照在教学楼前,桂树静静地在秋风中伫立着,小竹林的叶子轻摇,看着孩子们开心地嬉戏着,我的心也因此幸福着。
眼光一转,看见王豆豆站在竹林边,眼光定定地追着小伙伴们。我走过去,搂住他:“豆豆,你怎么不去玩?”他小脸一板:“有什么好玩的?”“去吧,跟小朋友一起,老师和你一起去。”“不要,我不去。”小身子一扭,挣脱了我,跑回了教室。我知道,他内心也渴望和小伙伴一起玩,一起闹,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融进这个集体。
王豆豆是个家境比较优越的孩子,幼年时,父母把他送进了贵族幼儿园,王妈妈说,这个幼儿园一个班只有19个孩子,有三个老师。老师们生怕得罪这些贵族宝宝,从来都是不说一句批评的话,总是把他们搂在身边,使得这些宝宝胆小、娇气,不会跟同伴打交道。前一阵因为一个同学来我这儿告了王豆豆的“状”,他竟然收拾书包,哭着喊:“我要回家,我不要到这里来上学了!”对于这样一个碰不得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接下来是音乐课,为了迎接我们全课程组的动物节,孩子们学跳起了《狐狸舞》。欢快的节奏,夸张的舞姿,孩子们欢笑着扭动起来,整个教室都“嗨”了起来,一遍音乐放完,他们求着老师“再来一遍嘛老师!”音乐继续响起来,小屁股扭起来,一张张小脸都笑得像朵朵花儿。此时的王豆豆却稳稳地坐在座位上,板着小脸,拿着一本书冷冷地看着,仿佛坐定的老僧。我来到他面前蹲下,拉着他的手,说“豆豆,我们一起来跳。”他说:“我不会。”我说:“老师也不会,我们一起来学。”周围的同学也来拉他,七嘴八舌地劝说着他,他被拉着站了起来,两分钟后,又坐了下去,再拉,再也不肯站起来了。对于这样一个孤僻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美术课,同学们安静地画着《我的小猫萨米拉》,王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着,走到王豆豆面前,她眼睛睁得老大:“王豆豆,你怎么还没开始画?”王豆豆委屈地说“:我不会。”王老师生气地问:“我刚才讲课你没听?你如果实在不会想象画,那么照着老师的画一张吧。”他还是重复着:“我不会。”老师不知道说什么好,瞪视着他,他也无辜地瞪视着老师。对于这样一个“大胆”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我着急,孩子的妈妈也着急,连着几天,我都跟王妈妈通电话,各自汇报在校在家的情况,王妈妈告诉我,豆豆每天在家看动物书,还出题目给妈妈猜呢。听到这里,我做了一个决定:让王豆豆代表我班参加动物知识大赛。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听到王妈妈的反馈,豆豆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读书,读动物知识。于是,课间,我会“虚心”地向豆豆讨教动物知识,我还邀请小朋友向豆豆探讨动物知识,渐渐地,豆豆放开了,慢慢地,豆豆开始眉飞色舞地向我们“传授”动物知识了。融入集体指日可待,我在心里暗暗期待着。
动物知识大赛开始了,经过几轮“厮杀”,豆豆和小伙伴为我班夺得了一等奖。小伙伴们把五位功臣团团围住,欢呼着,看着豆豆激动得涨红的小脸,我知道,他已经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果然,王豆豆自信起来了,语言课上,当我讲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时,豆豆蹭地站了起来,大声说:“我知道什么是创造,妈妈说过,吸取别人的想法,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叫做创造。”小朋友们给予他热烈的掌声,豆豆得意极了。
美术课上,画《热闹的森林》,他在纸上画了我不认识的动物,他告诉我,这叫婴猴,它的眼睛可厉害了,能看到很远的地方,晚上也能看得很清楚。
休闲时光,豆豆领着几个小伙伴蹲在草丛边,观察者蚂蚁和不知名的小虫子,寻找着它们栖身的窝。我知道,他变了。我的心情也格外明朗、喜悦。欣喜于他的进步,他的阳光自信。
其实我觉得每位孩子都是毛毛虫,虽然他们现在正经历着种种磨砺,但最后他们总能破茧成蝶。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我们所要做的是要帮助孩子开掘“真棒”之处,哪怕是点点滴滴,哪怕是深藏不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棒的自己”。让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并静心等待孩子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荆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