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成长
浅谈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常州市博爱小学 张颖
内容摘要:英语课程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章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现状着手分析,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倡导用足教材,用好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训练、方法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也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这段话是英语教学专家对英语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相信也是所有英语教学者的共识。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英语阅读量达到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之后,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阅读教学。因为英语学习需要不断地复现,需要大量的听、说的语言材料并加以拓展。简单机械的复现和输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有将所学的知识放到新的情景中,放到新的阅读活动中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也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
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训练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大量机会和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素质。
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课文基本上是以对话的形式编排的,一课一个专题,每单元由对话、词汇、句型、看图或短文阅读、语音、歌谣等各部分组成。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过分注重字、词、句的训练,语法知识的讲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比较死板,只局限于回答几个问题,分角色朗读或表演。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习策略的目标描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适度深化课文的内涵和对课文外延的拓展。
事实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能把阅读教学开展好,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词汇和句型,丰富英语知识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整和教材、训练阅读
教师需要对教材全面了解,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安排。有些课文是词句结合
教学,有些是句型和语篇结合,有些还可将词汇直接与语篇结合。如《牛津小学英语》5BUnit8
At the weekends是一篇谈论周末活动的课文,但词汇却是介绍各种昆虫,词汇和句型之间无必然联系。此时,教师可将B部分词汇与E部分有关昆虫的短文相结合,围绕单词展开讨论各种昆虫的外部特征、习性等,并适当增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昆虫类单词,如:苍蝇fly、蚊子mosquito、蟑螂cockroach等,教学单词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充满了感受,让学生说说my favourite insect, 语言的输出自然而达意。
除充分利用教材,还可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但选择时需注意材料要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难度要适宜,内容尽量与教材匹配。这样既便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又能适度拓展英语的知识面,加强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主动阅读,体会文字美
1.让学生在欣赏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考虑到小学生有着好
奇、爱思考的特点,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声、色、画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在欣赏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美的形象,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5B中的Unit7学的是时间的表达法,学生对于“to”、“past”的用法比较生硬,难于掌握。即使新授下来会说也是一时强记,到了六年级又会忘记,这也是老师的教学困惑之一。我在一次听课中发现一位老师在教这部分时,灵活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正着表达时间,7:15seven fifteen,8:20eight twenty,9:45nine
forty-five等,并结合学生的一天生活,词句结合,然后在相应的时间上出示新的表达方法。7:15可以表达成a quarter past seven,9:45可以表达成a quarter
to ten 。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自己几点起床,几点刷牙,几点吃早饭等等,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出示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不同时间,以此训练学生的时间表达法,由此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互动
?牛津小学英语?的每个单元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图文并茂,有的是幽默小故事,有的是风趣小对话,也有的是知识性的小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感悟和表现。
这样的阅读活动,焕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加强检测,采用多种阅读方式
1.听力与阅读相结合
教师可借助文本主题图画、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呈现对话内容,使学生对语言背景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看图,带着问题听录音,发展听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并对全文大意有整体的把握;阅读短文后,以判断、选择、连线、回答问题等检测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这种听读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2.口语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问答、对话,引导学生多开口、多表达,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这种训练方式还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所读内容,或根据文章内容自编对话,然后开展对话练习,甚至是情景剧表演。这样做,既训练了朗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又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书写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采用此种方式,根据短文回答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把答案写下来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法规范训练。还可通过完成填空、填表等稍为复杂的任务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对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要求他们根据范文仿写短文,根据一定的句法和语言规则进行再创造,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三种方法并不对立,可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训练方式。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反馈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适时指导与调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习惯和策略。
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课内外教学的统一。
课堂固然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设施为学生提供英语课外阅读的机会,精心打造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环境,使学生在无意识当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英语知识。
1)在校园的醒目处设立英语标志牌或张贴英语格言、英语标语等。
2)办好英语黑板报、英语画廊等英语宣传栏目,刊登英语小故事、英语歌曲、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或推荐老师、学生介绍的英语读物。
3)利用学校的广播或闭路电视,定期定时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儿歌、英语歌曲或英语儿童电视节目。
4)在学校的图书馆开设英语阅览室或阅览角,精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图书或音像资料等。
5)办好教室里的英语角。譬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在教室里的拐角处办英语图书角等。这些英语角可为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交换图书提供场所。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英语报刊杂志,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汇报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演讲、表演、比赛等形式展示成果,使学生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探索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还要不断地学习,吸收英语教学理论,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进和完善阅读课教学,并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实践中去,使学生获得独立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