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德育论文(王苏洁)
发布时间:2016-06-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浅议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应该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德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起着独特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二节,因此,校风和班风是否在一个学生身上形成,音乐课上最能体现。所以,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音乐气氛,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秀的作品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而对不良现象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这样环境中才能上好音乐课。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音乐课中形成,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锻炼学生,如我校举办的艺术节,百人合唱队等活动,既锻炼他们实践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智育和德育所替代不了的。由于美育能激发人对现实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更深层的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感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这种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能动地产生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又何以对人追求美好的人生和道德理想产生持久的作用。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常说思想品德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制度改革,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增设音乐类公共选修课。针对当前我国各高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差这一现状,各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将音乐课程(或音乐赏析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组建学生音乐团体(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通过普及音乐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通过校园媒体和音乐课课堂教育,传播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校园网络,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免费的音乐欣赏、在线视听和下载服务,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高尚品质。
三、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音乐赏析及音乐知识普及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高雅音乐艺术。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艺术团体和个人到学校举办专场音乐会,举办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讲座,可定期、不定期举办个人或团体歌曲演唱比赛、校园原创歌曲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提高自己对美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四、加强音乐课程教学管理,强化课堂教学。音乐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掘德育资源,采用通俗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因此,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必须探索新的路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