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又是零分?”
又一轮评价结束了,看着组内的“行为表现评比表”,小A满脸怒气。其他同学说的说、笑的笑,他则不由得握紧了拳头。看来,这一回小A在同学眼里的形象还是老样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只是这次他怎么这么火大呢?赶紧加入他们一组了解情况。果然,同学在“学习态度”这一项的评定时给他评了零分,而小A认为这不公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赶快召集这组成员来听一听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这个月中,小A已经想改变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放学后也记着要完成作业。只是没写几个字,那不满两岁的小妹妹就来拉扯他的课本。爱护课本的小A舍不得课本给撕坏,最后就把书包收拾好藏了起来。这样的一幕在小A家每天都要上演,结果也都一样。是啊,对于小A的家庭情况,同学们都有一些了解。父母离异后,爸爸带着他与奶奶、叔叔一家住在一起。年迈的奶奶在照顾他的同时,还要照顾行动不便的爷爷和叔叔家的小妹妹。这时,同学们都沉默了,尤其是在小A的一句“虽然我作业没有完成,但也不是一点都没做啊,怎么又是零分呢?”之后,大家都低下了头。
不难看出,小A已经在努力改变自己,尝试着完成作业。而同学们只是简单的给予否定,对他的伤害太大了。要是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一票否决,那么如何促进他的进步呢!作为班主任,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组员,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别人,学会做人的道理。面对评价中没能找到自我价值的学生,我们一定给他提供倾诉的空间,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他才会找到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