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面对 正确处理 合理解决
——例谈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
【案例】早晨上完操回教室,我在队伍后面,看着学生排着队有序地走上楼梯,正准备上楼,前面忽然传来叫声:王老师,XZ摔了,流血了!一听见“血”,我抬腿就跑,一口气爬上楼,只见两位老师架着XZ正往卫生室飞跑,一路留下殷红的斑斑血迹。我拼了命地追上去一看。XZ满脸满手的鲜血,额头中间豁开的一条口子嘴巴似的张着,样子触目惊心。我们三人以最快的速度把他送到卫生室,我一边喊楼下的卫生老师,一边打电话给他家长。在电话中,我只简短地告诉家长在做完操回教室时摔了一跤,需要去医院缝合。我带孩子去医院,请家长去医院门口会合,还特意提醒她注意路上安全。
卫生老师来了,几位老师忙着帮XZ清洗血迹,消毒伤口。我赶紧回办公室拿钱包,急急忙忙安排好课务,再跑去接XZ去医院。这时除了衣服上的少许血迹,XZ的脸上手上的鲜血已经基本洗干净了创口处已经临时覆盖上一块干净的纱布。我让他用手按住纱布的边角,拉住他的另一只手,立即打的去了市一院。在车上,我询问孩子事件发生的经过。他告诉我,上楼梯时,后面的XC想超过他往前跑,他不愿意就伸出手拉他,两人拉扯间同时摔倒在地,不巧他撞上了楼梯口的墙壁棱角。
这时我们已经来到一院,马不停蹄地挂急诊,联系家长。就在送孩子进去缝合之前,我突然意识到如果缝合的话,孩子额头上可能会留疤痕,创口并不长,是否缝合,我该询问下家长的意见。幸好此时XZ妈妈也匆匆赶到。她揭开纱布看了孩子的伤口,眼泪掉下来了,高声问孩子怎么回事。我忙提醒她先看了再说。医生告诉我们要去五楼的颌面科缝合。我们又匆匆找到电梯,上五楼,来到五官科。我请医生用最好的材料缝合,医生让孩子坐上手术台,准备给孩子上麻药。孩子这时哭喊起来,妈妈又擦起了泪。我赶紧安慰好孩子,再把妈妈劝到外面,告诉她事件经过,强调孩子并非有意,事故发生有时也是难免的,我们会尽全力解决好这件事。
妈妈的情绪稍稍平静下来。她坦言自己的孩子很顽皮,平时经常教育他注意安全。说话间,孩子的父亲到了。我们一起进手术室看了孩子。孩子额中央上缝了四针,已经坐在椅子上荡脚了。他父亲走过去查看了下,说孩子破相了,和孩子开起玩笑来。医生开出了药单和手术费,说还要打破伤风针,妈妈忙着结账,我问医生是否需要换药,医生说不用,一周后拆线。我又陪着孩子的父母去了打针的地方做皮试。我们说好下午让孩子休息半天,我拒绝他们送我回家的要求,自己走回了学校。她妈妈追上来要还我打的费和急诊挂号费,我坚决推辞:孩子吃苦了,不用了!
回到学校,我考虑好措辞,打电话给XC的母亲。我先问她是否有空,然后简要地陈述一下事件 ,强调孩子受的苦,家长很心痛。然后问她你看这件事如何处理?家长犹豫了下,很快告诉我愿意承担医疗费,和对方家长面谈。我又打电话询问XZ母亲,向她转达对方家长的心愿。不久,我接到了XC父亲的电话,他问我要XZ家长的电话,说不管谁的责任,人家孩子吃了痛苦,先去看望下。
下午,我接到XZ母亲的电话,她告诉我XC父母已经请了假买了东西到她家看望,她反而不好意思了。我说:应该的,孩子吃了痛苦了。她又说王老师你也对我们好,我说应该的这是我的责任
【分析】:上述案例,因为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从而避免了可能的造成的家长与家长、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面对校园里突发的伤害事件,我们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内正确处理,如清洗伤口并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这样一来是保护好创口,二来也避免了家长突然见到孩子鲜血淋漓的惨状心理难以接受,然后一边送孩子前往医院一边和家长联系。在电话中,应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家长所发生的事件,以及目前正在处理的方法,比如正送往医院,请家长直接赶往医院会合。在叙述事件时,尽量使语气平静,不要夸大可能的结果,造成家长的过于担心,并提醒家长路上的安全。接下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孩子送往医院。或者自己骑车、开车送孩子去,或者打的,或者拨打112救护车,视孩子伤势情况,医院远近等具体环境决定。这儿要注意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技术力量强大的医院,其次是就近原则,使孩子得到及时的有效的治疗。一般来说,事情发生后,老师、家长和孩子首先会在医院里、在孩子的治疗过程中碰面。这时的我们要注意安抚家长的情绪,尽量尊重家长的意见,配合医生积极救治孩子,哪怕当时家长有些过激的言行,我们也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将心比心,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理解家长。
在医院伤口处理完毕后,要及时找双方家长沟通,协调,合理地解决事情。一般来说,当我们面临素质较高的双方家长时,事情往往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如果只有一方家长通情达理,另一方比较难说话,经过努力,事情也通常能得到解决;最不幸的是双方家长互不买账,都把责任推向对方,甚至联合起来状告学校。真的碰上第三种的话,恐怕也只能求助于法律途径了。所幸的是,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面对前两种情况。只要我们老师平时就关爱学生,事情发生后及时、正确地处理,全力以赴地救治学生,我们的真诚就一定会打动家长,从而使他们以一种更理智、更宽容的姿态来解决好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