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尊重,我想如果让我们班的孩子来讲,他们或许讲得比我还要好。他们会一板一眼地告诉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确,这是我在一年级刚入学就教给孩子的一句话。当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还在吵闹,没有做好准备,我静静等他们安静下来,告诉他们:学会尊重知识,你才会学到更多知识。当课间活动,几个孩子磕磕碰碰,喋喋不休地来告状时,我告诉他们:学会尊重朋友,你才会收获更多的友谊。当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行礼时总是站不直时,我会换位思考,告诉他们:学会尊重老师,你才会收获老师的尊重。
就拿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少先队活动课来说,同学们都会充满期待。因为从二年级开始,我都是让小朋友们自己准备队课的内容。这是他们表现自我的时候,轮到他们来做小老师啦!课前中队委就进行了细致分工:谁主持,怎样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活动,让更多的小朋友发言。
一开始,很多孩子还只是凑热闹,不会合理安排。在多次指导下,他们开始学着像小老师一样做好课前准备,合理安排课堂环节。
又到周五这一天了,下午课间操一结束,中队委就忙开了,在黑板上做装饰,出旗,真可以说忙得热火朝天。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上课音乐一响,“起立”二字蓄势待发。上课铃声响起,讲台上的两位中队长有模有样地一声“起立”,同学们站起来行礼。这时,有些同学埋头低语,有些同学屁股仍旧坐在凳子上,还有些同学站得横七竖八、斜着身子,甚至交头接耳。只见讲台上的小老师们面对同学们随意的状态,各个露出了不悦之色。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我站起来跟中队长说:请问能否借我2分钟?他们点头同意。“请坐下。当你们每天完成自己的作业休息时,他们就在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为这一节课做准备。为了让大家清楚队课的主题,他们请求施老师把每个字都写漂亮。当你们无视他们的存在时,他们却精神饱满地做好了上课准备。你们认为你们做得好不好?”这时,教室一阵静默,同学们的眼睛紧盯着讲台上的我们。“请你们用你们的行动表示出对他们应有的尊重!”一番话讲完,我觉得教育不仅仅在语言上,更应该在行动上,老师就应该做到言传身教。于是,我走下讲台,走到一张位子上,坐下,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认真地听孩子们的这节班队课。在后面的讲课中,全班同学听得十分认真,发言也很积极。
我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们诠释了尊重。尊重不一定体现在大事上,更体现在细节中。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为人师者不仅要教会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更应该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尊重与赏识的渴望”。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尊重孩子,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