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我们是共同体(四年级 周婷)
发布时间:2016-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我们是“共同体”

四(4) 周婷

遇见“太阳花”,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又是一个四年级,又一次愉悦的启程!在我们太阳花中队,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有的已经绽放,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或许还沉睡着。我呢,就是那个种花人吧,静听花开的声音。

   还记得报到日那天,我跟孩子们交流“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有了自己的一番思考。事实上,四年级的确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转折点。所谓“123,爬上山”,而这一年,应该是寻求突破的时候了。

除了语文学习,我更关注他们的个性成长。几个月的相处下来,发现孩子们个性极强,遇到问题大多是指责他人的不是。很少会自己反省一些过失,在集体活动中也更为注重自己的个人表现。

十月的杭州学习归来,我给予了孩子们一个新名词——共同体。何为共同体?顾名思义,共同的条件、目标下,组成的集体。班级是共同体,小组亦是学习共同体。

有人会说,学习是自己的事儿,要共同体做什么?然而,小组合作却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小组成员能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获取信息,实现优势互补,给出一个较个人原先想法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课堂上就是同学们思维火花碰撞之时,适时地加入小组的合作学习,自然是事半功倍的。

我把“共同体”三个字板书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观点,印象最深的是曹可忻同学的发言:“周老师,其实这就是一种分享。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大家一交换,还是只有一个苹果。而在共同体的学习小组内,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大家一交换,就收获了两种想法。”多么形象而精准的比喻啊!接着,我便和孩子们一起重温了“短板效应”。故事大家很熟悉,迁移到小组学习上来,其实也很好理解。每个小组都有比较弱势的同学,就好比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如何提高小组的整体实力,除了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更多的要去关注那些当下还不是特别优秀的同学。小组汇报不是作秀,若是每一次汇报都是那些“长木板”来担当,那么共同体学习的意义也不复存在了。所以,我要求组长在小组讨论中动员不太爱发言的同学参与讨论,在集体汇报的时候,我们也创造条件随机地指定一些同学来传达小组的观点。如此一来,大家就都不是麻木的“看客”,而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学习共同体成立不久,我么就迎来了公开课。选择《桂花雨》这篇课文,原因之一是当下正是金桂飘香之际,选择它应景,二是因为自己对散文对作家琦君文字的喜爱。一堂40分钟的课堂,我们沉浸在摇桂花的乐趣中,感动于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我和学生都是幸福的。尤其是小组共同体的学习,只不过短短几天的熏陶,孩子们完成得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当然,除了课堂学习,我还将这种共同体模式延伸到了读书活动、课本剧表演、任务闯关等方面。孩子们的热情与状态与之前可谓是大相径庭。如今,“共同体”在太阳花中队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想要把这种学习模式延续下去,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四人面对面增加了他们互相交流的机会;小组共同体能否欣然接受暂时落后的队友,携着他齐头并进;小组内较活跃的同学更需要学习倾听而不是光顾着自己说,而不爱讲话的同学应试着从倾听者转变为发言者……

佛典里有句话:“福不唐娟。”唐娟就是白白丢了。我也深信,功不唐娟。没有一点努力是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你播下的种子定会悄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