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人管理走向自我管理
许建云
当今在校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备受长辈的呵护。他们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生活与艰苦生活的磨练,依赖性大,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在学校,我们发现,有些同学稍不如意,就乱发脾气,不是大吼大叫,就是捶桌子,摔文具;有些同学连整理书包都要父母或爷爷奶奶帮忙,做作业要父母坐在旁边全程陪同……很难想象,这样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怎么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呢?学生如果认识不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付出的再多也只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班里学生已进入五年级,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会开始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在自我认识方面,他们往往表现出比较大的片面性,也就是说,不能全面地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有时把自己评价太高,有时又把自己评价过低,有时夸大自己的成绩,过于自信地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有时又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缺乏上进的动力,有时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又偏偏去做,不能自控。
为了使学生管好自己,我指导学生写好班级常规日记,通过日记把学生一周以来执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以及受表彰奖励的心得或受批评教育的教训写下来,学生通过这种方法经常对自己上一周的行为进行分析,然后对照班规、校规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及时纠正和改进。
本学期我还设计了一张常规得分表,指导学生每天坚持统计得分情况。学生在读、听、思和悟的过程会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渐渐让学生明白:自律是成功的基础。这样,学生每天都有了行为准则,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便提高。经过几个星期的实践和总结、评比,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班级公约,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
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徐某,她性格活泼,平时爱说话,语文和英语的成绩都不错。但在课堂上随便讲话,不喜欢上其他课,数学成绩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呢?有一次她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周我在语文课上表现很好,每节课都有举手,作业也经常得优,我很喜欢上语文课。但我不喜欢上别的课,老师也不喜欢我,总是盯着我,说我在课堂上乱说话,在同学面前批评我。看了她的想法,我找她单独谈了一次话。“老师看了你的周记,觉得你是个幸运的学生。”她疑惑不解地看着我。接着,我又说:“你觉得老师对你怎样?”开始她不敢说,经过引导,她说:“我不喜欢他,因为他也不喜欢我,总是批评我。”听了她的话,我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老师不喜欢你,不重视你,会注意你吗?会理睬你吗?现在老师这么注意你,关心你,让你及时纠正错误,不正说明他很喜欢你吗?有这样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你说你是不是一个幸运的学生呢?”听到老师亲切的话语,她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认识了自己错误的想法。从此,一改往日的面貌,课堂上也很认真,也尊重老师,成绩也有了提高。
班上还有一位同学叫路某,他聪明机灵,很有创新精神。但自控能力较差,上课不认真,常搞小动作,或影响别人上课。上课的老师常常批评教育他,他总是改不了。有一次,班干部选举,他想当体育课代表,结果没有几个同学同意他担任。就这件事我找了他谈心。“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不支持你吗?因为你平时上课不认真,还影响别人,你看,同学们的日记上好多次都提到了你的名字。你自己想想,同学们怎么会相信你呢?”他认真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不由得脸红了。我趁机说“你真的想当体育课代表吗?”他点点头。我接着说:“要赢得同学的支持,必须要树立威信,你知道今后该怎样做吗?”他听了诚恳地说:“老师,今后我会管好自己,逐步改正错误的。”听了他的话,我满意地说:“行,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果然,他上课安分了许多,但还需努力。
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信任很重要。平时,我经常暗示学生:老师不在,我更棒。并经常制造学生自己管理的机会,让小干部管理一会儿,我便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看看每个孩子在做什么,有什么表现,我便及时表扬和提醒。实践证明:当学生发现老师不在我也行,老师不在我更棒的时候,心中一定会增加一分成功的体验,自我管理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从而引导学生从自律走向正向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