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适度 ——源于爱
我们六(11)班级里的陈浩然,堂堂男子汉,长得又高又大,却是个慢性子,和人说话就慢慢吞吞,自然读起英语来也是拖腔拖调,让人听着很不舒服。有一次让他起来读个句子,the glasses are on the table。他硬是读成了 the
glass is are on the table.语速慢暂且就不多说了,把一个句子读成这样,完全不成句,对英语的学习来说就太糟糕了。所以每次在课堂上请他回答问题,或是朗读课文的时候,我都善意地提醒他,“陈浩然,你一定要加快你的速度哦!”“陈浩然,这么慢吞吞地读英语可不行哦!”“你不但会影响到你现在听力的反应能力,到将来还会影响你的口语交流。”
这一阵子,学校开展拓展课程的演讲&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我千方百计地教会孩子们各种演讲及表演技巧。通过努力,大家进步都很大,但唯独陈浩然的朗读不见起色,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语速上。过慢地语速,对他的演讲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别说语音语调了,就是连贯都称不上。几次三番,我的耐心也消磨殆尽,于是我很生气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最后通牒,“陈浩然!你语速再不快点,你这英语学了也白学!”果然,当我这番话一刺激,向来温吞水的他突然就有反应了,眼泪簌簌地往下掉。我心里窃喜,这次应该有所表现了吧,总要好好地练练了,就等着看他的进步吧。
过了两天,我接到个电话,是陈浩然的妈妈打来的,说是最近在家陈浩然一点都不愿意读英语了。我纳闷了,本以为上次的刺激应该让陈浩然发愤图强,迎头赶上的啊,怎么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愿意读了呢?陈浩然妈妈告诉我,陈浩然说是自己语速慢,怎么都读不好了。她觉得陈浩然很沮丧、很自卑。这时我联想到两天前课堂上的那一幕,一定是我的严厉批评导致了这一结果。
我以为给他一剂强心针,看来这药量过了。电话里,我赶紧和陈妈妈解释缘由,并告诉她,我会找孩子谈谈,重新让他拾起自信心。
挂掉电话,我思索了许久。批评的确是一件很需要讲究艺术的事情。反省整个事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对于这样一个鼓励和提醒皆施但不见成效的孩子,适当的批评是可以的,挫挫他的“安稳心”,给他一个刺激以发奋。但俗话说“打一打,揉三揉”,我只做了一半。当胡超流下眼泪的时候,我就应该明白该在事后必须及时跟孩子谈谈,让他真正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
好在陈浩然的妈妈及时和我交流、反馈,通过和陈浩然的谈话以及课堂上对他的肯定,现在的他在课堂上语速明显快多了。看到他的变化,感到挺欣慰的!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博爱”,批评学生要立足“育人”宗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讲究教育的实施性,善用批评这一育人的“武器”,使学生听了能够“在心中点头”,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谁能把批评变成爱的雨露和爱的阳光,谁也就掌握了批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