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种子 相信岁月
王洁
“元宵节让孩子们自己亲手做一个灯笼。”当刘主任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当时我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心里实在没办法把这群熊孩子跟一个美丽的灯笼联系在一起,我们一年级的孩子还这么小,动手能力还不强,让他们做一个灯笼他们能做到吗?虽然,美术老师告诉我们做灯笼其实不难,但是我心里还是忍不住打鼓,毕竟我自己都不会做花灯呢,怎么教孩子制作花灯呢。不管怎样,都唯有硬着头皮上了。
元宵课程的第一天,我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美术课,我也有模有样地坐在那里听我们班沈老师上的美术课,认真听她介绍各式各样的花灯,并思索着如何将这些匠心独运的花灯制作出来。而这时候,孩子们看着ppt画面上的琳琅满目的花灯,心却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脑袋里五花八门的创意都要满溢出来了,恨不能马上就拿出材料来做呢!看着他们自信满满的样子,我仿佛打了一针强心剂,我们的孩子应该能行的!
元宵课程的第二天,孩子最盼望的时刻到来了,我们要开始做花灯啦!孩子们像哆啦A梦一样把自己的“宝贝们”一股脑从百宝袋里全都拿了出来,方便面桶、喜糖盒子、一次性纸杯、饮料瓶、CD、酒盒、红包、糖果罐子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拿不出来的。当时我就被孩子们那股认真劲感动到了。他们不由分说,说做就做起来了,这里剪两下,那里装饰装饰,很快就有孩子的花灯成型了。有的孩子利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制作出了八角式的宫灯;有的把几个一次性纸杯涂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粘在一起就成了独具匠心的彩灯;还有的把牛奶桶剪开,做成了一只兔子灯……一盏盏别出心裁的花灯凝聚着孩子们创意和汗水的,我们的孩子真的能行!
元宵课程的第三天中午,风凉飕飕的,还下了点小雨,打在身上让人不由得缩起了脖子。可是这点寒冷根本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他们正兴高采烈地为自己的作品拉“点赞签名”呢。孩子们为了求赞使出了浑身解数。阳阳本来就是我们班表现能力强的孩子,他为了给自己的灯笼招揽人气,已经唱起了神曲《小苹果》,一遍又一遍,唱得满头大汗,声嘶力竭,没一会儿,他的周围就聚集了一小撮来听他唱歌的人,虽然歌声不见得有多么悦耳动听,但参观的大哥哥大姐姐冲着他这份热情与卖力都忍不住给了他一个“赞”。小优是我们班的小调皮蛋,他想出了“买一赠一”的“怪招”,直接跟参观的大哥哥大姐姐谈起了“生意”——“看灯笼啦,看灯笼啦,给一个赞送一只铅笔啦!”后来我问他,你真的带铅笔来吗,还是送铅笔只是你收集点赞的招数,他说他真的带笔去了,看来他还真是早有预谋,心里早已有了如意算盘。虽然不清楚他的铅笔到底送出去了几只,但这个招数着实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再看看那边,小杰和彬彬组成了小团体,当街吆喝起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看漂亮的花灯啦,错过了今天明天不再有”,这样的市井语言从孩子的嘴里说出来是多么的可爱质朴啊,让人忍俊不禁!巢巢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平时文文静静的他在这样的活动中肯定是要吃亏的吧,我心里有点担心他,走过去一看,他也得了不少赞呢!“你是用什么办法推销你的灯笼的啊?”巢巢略有羞涩地说:“老师,我是‘装可怜’,我看到有大哥哥大姐姐来就告诉他们我一个赞都没得到,叫他们投我一票。”我被他的绝招逗笑了,谁说这招不可以呢,这也是种营销手段啊!孩子们为了得到更多的赞使出浑身解数,五花八门,却又很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这是老师没有教也没办法教的,我被孩子们如此富有创意的推销方式深深折服了!
从听花灯制作的课,到孩子们亲手做花灯,再到孩子们参加点赞活动,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孩子小小身边里蕴藏着无限的潜能。相信种子,相信力量。我从元宵课程中再次深刻地理解教育、全课程的教育不是怀疑、不是约束,而是创造平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他们的成长助力。我所理解的全课程理念是最最老生常谈的那三字“生为本”,在课程目标定位上,在课程实施中,在课程评价中始终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
纪伯伦说:“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我不愿意站住看着队伍走过。全课程在促进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带给老师尤其是我们年轻老师更快速的成长,我将和孩子们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