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星星
一直做美术专职老师的我要做班主任了,这突如其来的挑战,搅的我辗转反侧,焦虑万分。重新再来,一切从新开始。低年段的语言, “全课程”理念,以及如何与一年级的孩子相处好,做一个好班主任。心里不断重复着,加油吧,把人生的任何一次经历当成快乐的体验。相信自己能够干好这一工作,别辜负了学校对我的信任,不能辜负了40 多名家长的期望,更加不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
9月1日如期而至,一群幼儿园毕业生,蹦蹦跳跳地踏入了小学生活。高兴的“毕业生”们还带着不会听课、下课调皮捣蛋等坏习惯,需要我耐心的去熟悉每个人的脾气,带领他们更快的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做早操了,小星总是情不自禁地去挠挠前面的同学,帮别的同学“整理”衣服;上课时,他从来不会安静的坐在位置上,而是随心所欲,想跪坐就跪坐,想起立就起立,想插话就插话;下课时,和同学玩不到一起,话不投机变大打出手,我批评他时,心理素质确是极好,也不知是听不明白老师的指令呢,还是在家里我行我素惯了,反正老师说老师的,他做他的,也从不觉得难为情。这对于我这样没有班主任经历的新手,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于是,我和他的“作战”开始。
对于他的行为,我每次都会找他谈话,可是他总是一脸无辜,面无表情,你说十句他都不会睬你一句的表现。最后虽然表面答应,依然我行我素,为这事我没少找他谈心。现在想来,不禁有些心酸,也许,我该换位思考,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应该怎样来帮助这个孩子呢?
首先,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我常用的情感法和小星谈。可是,没用。这小子每次都是鼓着腮帮,撅着一个可以挂油瓶的小嘴,低着脑袋,你说十句,他不会搭理你一句。最后也只会点头说会听课了,不打同学了,可是,答应的快,忘记的更快。不要几天,就会有小朋友来告诉我“小星打人”、“小星踢我”,“小星趴在地上不起来了”。还有其他的皮小子等着我去个个击破呢,得想想其他法子。
其次,找家长。小星的妈妈是很配合我的工作的,一到学校,就先承认孩子疏于管教。原来,小星虽然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但这是一个出现严重教育偏差的家庭。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时常在外,无暇照顾孩子,同时双亲教育手段简单单一,平时和孩子沟通甚少,而对于孩子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有效的方法。加上小星的长辈比较溺爱,久而久之,造成了小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表现。了解以上这些情况后,我感觉到他需要我给他一份特殊的关爱,对于他做的那些事情,让我再也气不起来了!
随后我和小星妈妈进行了家庭教育的心得交流,让她多和小星沟通,多抽时间陪小星,让她和我密切联系,每天一条短信或是一个电话,及时了解小星在校情况。如果小星有了进步可以适当进行奖励。果然,家校合理效果初显,连续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小星变了, 课间的时候,和同学交流的方式变了,对同学动手的现象减少了。但是,小星还不能彻底改掉对同学动手动脚的坏毛病。
作为班主任的我,给他安排了一个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小岗位,让他建立自信,增进和同学间的友谊。
一个春日的上午,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进行写生活动,当40名孩子认真专注地开始进入“看”树状态时,小星正双腿跪在地上,上半身整个儿趴在板凳上,完全没有画的意思,走到他身边,蹲下来,摸着他的小脑袋,我说你怎么不画,他压低着声音,我没有笔,哦,原来是记号笔没带下来,这很简单,王老师帮你借一支笔,小丹马上借出了她的笔,拿到笔的小星马上找到自己画画的位置,开始创作了。孩子们很投入地画着,我在小星身后关注着他的状态和画面。有时候老师过多的语言是多余的,我们只要用心关注、体察、呵护我们的孩子,用心去研究我们的教学,我们和孩子的内心都会得到快乐和收获。临近下课,我又再一次走到小星身边,刚蹲下身子和他交流,他就用整个身体把本子全部遮住,一副不情愿让我看他作品的意思,略带害羞,我说:“听同学说你在很短的时间内画了三棵树,我太佩服你了,能给我看一下吗?”他有些犹豫,我说:“王老师都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画三棵树。”他慢慢地将身体从画纸上移开,终于亮出了他的作品。“哇,好厉害,你画得真好,三棵树高低错落,很有节奏么”,随即旁边的小成、小力等同学就围观过来,哇,你好厉害,小星你是怎么画的呀?我太佩服你了。同学们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孩子们眼神中荡漾着真诚的笑意,小星也咯咯的笑起来了。
现在的小星,已经找到了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也不在伤害同学,还会主动来和我说说家里的趣事,给我欣赏他画的作品。其它任课老师也都反映小星课堂上表现积极,而且成绩有了提升。
当有一天,小星拿着一块家乡特产与我分享的那一刻,我无比幸福。
小星的蜕变,让我懂得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让我的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我,也因拥有他们而感到幸福。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