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因此,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为人师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教师最需要什么》上的一段话,细细想来,值得咀嚼。
平日里,我们教育学生:升国旗的时候要立正,不能随意走动,唱国歌的时候要声音;听广播的时候要坐端正,竖起耳朵认真听;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保护校园环境卫生;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而这时再看看自己,我们又在干什么呢?周一升旗,在国歌声响起得时候我们却在学生旁边窃窃私语,交流着事情或随意走动;听国旗下讲话结束后,学生在鼓掌,而我们却无动于衷;当阳光灿烂的时候,我们找个避暑的地方,远离阳光,远离学生;当我们看到纸片等垃圾的时候,把它们视而不见……
学生看到我们这样的表现,会不会这样质问:老师说升旗的时候不能说话,是不尊重国旗的表现,那老师为什么就可以说话?听国旗下的讲话,凭什么老师可以窃窃私语,我们就不能说话?看到垃圾,老师都不愿意弯下腰捡,凭什么我们一定要捡呢?老师也是学校的一份子……
面对学生这样的质问,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难道我们这样说:我们随便走动,是为了指导你们敬礼的动作;我们窃窃私语,是因为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说;我们不捡,是考验考验你是不是有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我想这些理由都是我们自欺欺人。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着助推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教师应注重形象魅力的修炼,平时处处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其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就能受到约束,得到改正。
当升国旗的时候,作为我们每一个人(学生和老师),都应该立正、唱国歌,细细聆听国旗下讲话;当太阳灿烂的时候,我们应该和学生在一起;看到学生敬礼不正确等行为,我们应该等待,等待升旗仪式结束,利用夕会课等时间进行专门的指导、教育,而不应该选择在升国旗的时候。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在关注我们,这时的我们是大写的、特写的我们,我们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