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故事
杭君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12年,可是却是第一次做班主任,而且是教全课程。由六年级一下子回到一年级,落差不是一点点大,看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真的感觉有点无所适从。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现象:
我们班好多家长都生了二胎,很多都是第一个是女孩,第二个是男孩的现象,整体感觉,二胎中的老二在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小s,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孩子,开学的第一天,就发现和他很难交流,你叫他,他只会把头低的更低,甚至是想把头藏进桌肚,平时的课堂上,他要么是一个人发呆,要么就是自己画画,并且是边画边唱,在地上打滚,躺着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而且平时的一些常规也做不到位,经过2个多月的学校和家长的不断努力,小s现在能简单的和同学、老师进行对话,但是上课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再如小R,他也是一个很特殊的孩子。由于是家里的老小,和姐姐相差7岁,又是唯一的男孩子,所有人都宠的不得了。小R记性不错,据爸爸妈妈说弹钢琴识谱很快,但是,在学校他适应集体生活就存在问题。随便拿人东西,喜欢舔人亲人,随地小便,没有一些正确的是非观。上课时完全是凭心情听课,如果举手你不叫他回答问题,他会很沮丧,然后在课堂上捣乱。也就是说要老师时时刻刻依着他,宠着他。
上述例子中的孩子都是二胎中的老二,而且都是男孩子,与上面的姐姐相差的年龄都比较大,因此父母在家都很娇惯。非独家庭中,小的那个更会看人脸色,更会争宠,也会变得骄纵。在家里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有的顽劣,有的胆小懦弱,有的缺乏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家长对子女的百般宠爱,自由放纵,包办代替,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对外界的人或事物态度淡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但是我也发现要改变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保持联系,经常交谈,使家长关注到自己孩子的问题,配合老师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那么,孩子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才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对胆小、懦弱、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鼓励他与人交往,克服害怕生疏的心理。经常指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书包,自己穿衣,吃饭,帮助打扫卫生等。并且在班里给他找朋友,安排他喜欢做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