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为生命奠基(姜艳)
发布时间:2015-0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为生命奠基

——“千里驹”中队的故事

常州市博爱小学姜艳

     又到了我们学生读报、交流见闻的时间了。我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宣布读报活动的开始。学生们也像往常一样拿出了自己搜集来的报纸资料,举手准备交流。

    今天的课堂气氛看上去很热烈,举手发言的人很多。我随意地点了一个学生开始交流。只听……

    1121日,年仅15岁的揭东县曲溪镇金溪中实初二(2)班学生吴伟强,因小事被学校老师罚课后打扫卫生5天。25日,当吴伟强消极地完成了第五天的打扫任务后,将扫把碰了教室天花板上的风扇。老师将此事反映给家长,吴伟强遂离家出走1125日发现吴某尸陈榕江北河糖厂码头边。”

    “哇……”听到这则消息,教室里一片哗然,很多学生马上在下面议论开了:“就为了这点小事想不开,真不值得……”、“这种事算得了什么,我还知道……”、“你别笑我,我也有过这样的念头,上次……”、“老师,我也在报纸上看到某个中学有415岁的初二女生因被同学取笑,遂到街上买农药回宿舍集体服毒自杀。被学校老师及时发现送院抢救才未酿成悲剧……”

听着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被“功利主义”包围着,“生命教育”成为盲点,使得一些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的甚至是鲜活的生命。我想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总固执地认为这些社会上黑暗、丑陋的一面不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过早地知道,怕他们知道了瞎模仿,对这些敏感的事情,我们总是遮着、捂着、瞒着;谁知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无孔不入地将这些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为他们打开了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让这一切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话题。

既然这样,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有勇气让学生直面这些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让他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懂得生命的要义,让每一个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对自己的行为、生命负责。只有这样,类似的悲剧才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们身边上演,甚至愈演愈烈。

    想到这,我当机立断地组织学生直面这些报纸上看来的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室里又一次炸开了锅,看来他们真的不再是不谙世事的小孩了。教育宜“疏”,不宜“堵”,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老师,也难怪他们。我们觉得现在我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太高了,他们只一味地要求我们该怎样怎样,却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能不能承受得起。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你的感受我完全能理解。”、“平时我连打针、吃药都怕,我可不敢死,他们怎么不怕呢?”、“死有什么可怕的,我妈妈说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了,还能升入天堂呢?天堂可是个好地方!”、“我觉得他们也太不珍惜生命了。老师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了。他们怎么可以就这样轻言放弃呢?……”、

    听着学生们对生命似是而非的谈论,我决定我的教育首先从“帮助学生建立起‘生命至高无尚’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和健康’的意识”开始。“嗯,你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轻视生命,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你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吗?爸爸、妈妈是怎么把你们一点一点带大吗?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令人难忘的事情?回家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还没到下节课的时间,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和我交流开了。“老师,我回家问过我妈妈了。她说她怀我的时候,可真不容易呀!反应特别重,吃什么吐什么,一直到生下我。所以我生下来时,体重很轻,体质一直不好,特别容易生病。爸爸、妈妈都被我折腾死了。奶奶说我是一个小烦神。”、“我妈妈说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特别不老实,老是用脚踢她,让她觉都睡不好。”、“我妈妈说我小时候特别精,一定要抱在怀里才睡得着,一放到床上就立刻大哭大闹。结果害得我的妈妈、爸爸,还有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只好轮流换班,抱着我睡觉,所以妈妈说我是抱大的。”、“我妈妈说在我三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肚子疼,大便里还带血,吓得妈妈他们赶紧带我去医院。在医院里,医生对我又是按,又是压,还让我做B超,结果仍不知道是什么病。后来拍X光片,才确诊我得了肠套叠,需要充气灌肠。这种手术对一个只有三月大的婴儿来说,十分危险,弄不好肠壁破裂就会有生命危险。当医生让我爸爸签字动手术的时候,我爸爸说当时手抖得连字都不会写了。所幸因抢救及时,才捡回来了我的一条小命。”……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说着,脸蛋涨得通红,两眼放着光芒,神情十分得激动,连我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看来这次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有效的,在孩子里的头脑中已初步形成了“生命来之不易”的概念。初战告捷,我乘胜追击,接下来我组织学生收看科教片《生命的孕育》。这部科教片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了孕育生命的全过程:从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到生命胚胎的形成;从胚胎到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成形,及至一个完整生命的“呱呱”降临……整个片子历时30分钟,但从头至尾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脸严肃,一脸神圣。直到片子结束了半天,学生们才从片子里缓过神来,然后蕴藏在心中的感受一下子喷薄而出:“生命太伟大了!”、“原来孕育生命的过程这么复杂呀!”、“我还是第一次目睹生命孕育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实在太神奇,太震憾人心了!让我有一种不敢正视它的感觉”……面对这一幕,我又顺势组织学生写观后感,让更多的学生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能有一个冷静思考、尽情倾吐、提高认识的机会。这一“议”、一“问”、一“看”、一“写”,看似简单,但收到的效果却在家长的反馈中得到了证实。在这次系列活动中,我们班有不少家长通过电话、来校面谈等方式和我交流了开展这次活动的感受:“姜老师,你们这次活动搞得真好、真及时。我的孩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懂事过。”、“以前,我的孩子动不动就跟我们发脾气,现在脾气好多了,有时还帮我们做事呢!”……

    写到这,我不由得想起了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这句话也就是说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让孩子们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欣赏生命。围绕这次读报事件展开的教育活动虽然已经暂告一个段落,但它给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围绕生命教育的教育工作仍将循序渐进地开展下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始终谨记的神圣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