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那平凡的故事
徐晶晶
经常艳羡别人的故事,别人的故事总是那么精彩,足够叫你落泪,足够叫你拍手鼓掌,我的故事呢?和孩子们相处六年了,细数起来,似乎只有细水流长,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澎湃和热烈,黯然,我的故事真的太平凡了。
直到不得不提起笔,才发现,其实,平凡的故事也很美丽。
“你看上去应该是个老师”
清晨,我在洗手间洗茶杯,一个穿红袄,留短发的一年级小女孩在一旁盯着我看。我转过头去对她笑笑。这时,女孩开口了:“阿姨,我认识你们班一个同学。”
“哦!是谁呀?”一声“阿姨”把我叫得心里暖暖的。
“顾欣。”
“顾欣!她是你姐姐吗?”我知道顾欣有个亲弟弟,这女孩或许是她表妹或堂妹什么的。
“她不是我姐姐。”
“那你怎么认识她?”
“顾欣她妈妈是卖鸡蛋的,我们家是卖鸡的,我们两家的铺子在一起,我经常跟顾欣一块儿玩……”小女孩口齿十分清楚。
……
教书以来,第一次,在学校,听到有学生叫我“阿姨”——感觉既新鲜又亲切。那孩子应该知道我是一个老师(因为她说“你们班……”),可她为什么会喊我阿姨呢?我想,大概是她觉得我这个老师看上去还比较亲切、随和吧——这样想着,心底不免有些小窃喜。回到办公室,我忍不住地把这份小窃喜传递给同事:“你们知道吗,刚才有个低年级的孩子叫我阿姨……”
听了我的叙说,一旁的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昨日我们办
“你怎么知道的?”老师笑着反问他。
“你戴着值日牌啊!”小男孩指了指
“嗯,你这个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是的,我爸爸妈妈也一直这样夸我的。”小男孩对卢来师的表扬照单全收,丝毫不客气。
“老师,抱一抱!”
清早,阳光灿烂。我满面春风地踏进校园。
没走几步路,前面飞奔而来一“小不点”,张开双臂,嘴里直嚷着:“
“好!抱抱!”我笑着迎上前去,伸出双臂轻轻搂住孩子往上一提,使她脚尖离地:“哦,抱起来了!好轻啊!太瘦了,要多吃点……”
“咯咯……“清晨的校园里荡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这“小不点”并不是我班里的学生,而是四年级某班的一位小女生。因为她个子小,所以我一直喜欢喊她“小不点”。
说起我和“小不点”的相识,还有这么一段渊源:
一天下午放学时,我送别班里学生回办公室,在楼梯上,看到一位约摸二三年级的小女生用尽吃奶的力气提着一只与她身高不相称的大书包,一步一步吃力地往楼下挪。那书包倒是很时尚——是那种现在小学生中比较流行的装有两个小轮子的“拉杆箱”。只不过在楼梯上,那两个轮子派不上用场,所以只能把书包提着,到了楼下的平地上方可以拖动轮子。也许女孩的家长或许疏忽了这个细节,以为“拉杆箱”能拖,再大再重的书包,也累不着孩子。
想到这里,我微笑着说:“小朋友,我帮你提下去吧!”
小女孩脸涨得通红,怯生生地点了点头。
我接过女孩手里的“拉杆箱”转身下楼。女孩跟在我的身后。
到了楼下平地上,女孩从我手里接过书包,很熟练地抽出拉杆,书包底下的两个小轮子立刻骨碌碌地飞滚起来。
“
很可爱的一个小女孩,圆圆的脸蛋上嵌着一对乌溜溜的黑眼睛。
后来有一次,我值班时,又碰见了那女孩。那天,她带了一本相册。在等家长来接的当儿,她邀请我一起欣赏她的相册,那是她一家人的相册。女孩高兴地指给我看她的父母和小弟弟。通过交谈,我得知,她的父母工作较忙,每天都要等到五点半左右才来接她……
就这样,我们熟识了。可没想到,一来二去,这孩子“得寸进尺”,每回见到我,都伸出手臂要我抱抱她——就像女儿看见了母亲那般爱撒娇。
其实,我心里甜得很——这小不点跟我这么亲密!
望着孩子如花的笑靥,我的心头一阵发热: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做有温度的教师,用温暖的眼神关注每一颗稚嫩的心灵;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个生命幸福成长。
谁给了我蛋糕?
今天早上,我在办公室整理书柜里的簿册。这时,班里有几个语文组长来交作业。当时我正背对着办公桌忙着手里的活儿,听她们说 “老师,作业齐了”,我头也没回, 只“嗯”了一声算是回应。等我整理好书柜回转身来,看见办公桌上堆叠了几组学生的作业本,而让我为之诧异的是——作业本边上竟端放着一个可爱的小蛋糕!“咦!这是谁给我的蛋糕!”我问办
课间,我信步走向教室,刚跨进教室,班长便递过来一袋东西:“老师,这饼很好吃的,给你吃一个!”我看到她手中的塑料袋里有两个小巧的饼,便随手拿了一个,与边上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这美味。
我边吃边问王海燕:“刚才有人在老师办公桌上放了一个蛋糕?你知道是谁吗?”
“我。”她直言不讳。
“哦!是你!你为什么要给老师吃蛋糕?”我来了兴致。
“没有什么啊,我看到你办公桌上今天没有面包,我想你可能来不及买早点,所以……”她的口气十分平静,仿佛如关照自己的家人一样平常。
的确,由于上班匆忙,一个面包或几块饼干就可以解决我的早餐。对于饮食,我没什么讲究,可没想到我的学生竟暗暗关心起她老师的早餐!听了她的话,我的内心却无法像她脸上的表情那样平静:“谢谢你,对老师的关心!”
此刻,我感到无比幸福!不仅仅是因为一个蛋糕,也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爱心,而是我隐约看到了泗水河畔的那片浓浓的春意——师生之间的那份融洽、那份真情!
“老师,办公桌上放盆仙人掌,可以减少电脑对人体的辐射。”这是小磊对我的关照。几天前,他真的拿来一大一小两颗仙人球。“老师,这是我亲手移植的,我们家有很多仙人掌,可找不到好的花盆,所以我拿了这半个一次性塑料杯当花盆,这泥土可是在我们家菜地上挖的……”小磊一向改不了他的“喋喋不休”。
望着桌角那两颗点缀在褐色泥土上的青葱的仙人球,我的心底泛起无限的温暖——尽管它的花盆是如此简陋。
快乐的午间“插曲”
那天中午与孩子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早上学习了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午间,学生在各自写作业。我批完手头的作业本,突发雅兴,随手在黑板上勾勒了一株垂柳,虽寥寥几笔,却也栩栩如生。正自我陶醉着,忽听得身后阵阵喝彩,其叫好声含着着几分夸张。
在孩子们的“虚张声势”中,我一时兴起,在那株垂柳下添上了一座小楼,边画边开玩笑说这是同学晨晨的家。这下教室里便乐开了花:“老师,也给我画一座房子!”“老师,我要木屋!”“老师,我要别墅!”……叫喊声此起彼伏。
我且微笑着不睬他们,自顾自地在柳树的另一旁画了一间茅屋,说是送给小杰同学的——供他隐居所用。
台下一阵爆笑!
小杰原想要别墅的,可见那茅屋别有韵致且其他同学都不可能得到——柳树下没法再盖房子了,便得意洋洋地站起来扫视群雄而后向我抱拳致谢!
一鼓作气,我在柳树边上画了一个湖,湖面铺上几片莲叶,缀上几枝荷花,几条小鱼在水中嬉戏,一只小船泊在柳阴下,等着主人泛舟湖上,撒网打鱼……至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便跃然眼前。
台下欢呼声更高了!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
几个小鬼上前来,在我的大作《江南水乡》上“添砖加瓦”——瞧!茅屋前停上了奔驰!小船头坐上了渔翁!嘿,湖岸上还趴着个剥莲蓬的小娃!还有什么鹅啊,鸭呀,挤满了一湖。柳树旁边竟多了几座别墅!哎呦,好端端的一幅画被他们“糟蹋”成什么样儿!唉,这帮淘气鬼!
为了维护本“画家”的声誉,我只得忍痛割爱,下令把画擦掉(当然也是为下一节课准备)。那帮正在作画的大师们立刻响应,有的用黑板擦,有的用手,胡乱擦起来……
忽听台下有人疾呼:“别擦我的房子!手下留情——”不过他的呼声很快被淹没在另一片喊声中:“先擦小杰的茅屋,先擦小杰的……”万众一心,异口同声!此乃何故?最后还是小杰道明了真相:“我那茅屋不值钱呗!”
看看,这帮鬼精灵,还真当一回事了。我顺便问了他们一句:“这茅屋的拆迁费值多少?”正说笑间,忽闻一声断喝:“谁抢了我的饭碗!”——大个子宇豪从外面进来,今天轮到他擦黑板。咦?这位仁兄一向沉默是金,啥时也学得如此幽默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女生海燕拿着个豆腐干大小的笔记本和一枝笔走上讲台,煞有介事地要我给她签名。我瞪眼问她:“这是为何?”她坦言:“等你将来成了画家,就不容易得到你的签名了!”我假戏真做,安慰她:“放心,放心,你是我的得意门生,我要真成了画家,一定不会忘记你的,签名啥时都好说。”
她缠着非签不可,我断然回绝——实有自知之明。
这家伙眨巴着眼睛,又设一圈套让我钻:“老师,你喜欢海还是湖?”
我心里琢磨着她问此问题的意图——大概是我刚才在黑板上画的湖引发了她的灵感吧,便直言:“我喜欢湖,因为湖很安静。”
她诡秘一笑:“喜欢海的人花心,喜欢湖的人专情。”
听闻此言,暗自庆幸!不然,被误判成“花心大萝卜”,岂不冤枉!
……
这个午间,我为何如此快乐?因为我和学生的心又贴近了一步。
请拿起笔,记录下那让我们感动的一个个瞬间。我想,每个人都有一对属于自己的翅膀,只有找到它,就能飞翔,努力飞向生命的最高处。
我的故事,就这样,细水流长,平凡,但如此美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