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我也一直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就得不断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智慧启迪智慧。
学习当从阅读开始
之前自己不是个爱看书的人,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做事喜欢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毫无头绪。后来,在一次不经意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内心无数的困惑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原来自己读的书真的是太少了。我时常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殊不知老天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可为什么有的人时间老是不够使呢?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实。从此,我开始强迫自己进行阅读。起初只是一些教育类书籍,如《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等,随着书籍的阅读我渐渐开始变得喜欢读书,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每一次的阅读都能在书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每一次的阅读更是让我不断反思。鲁巴金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在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后,我开始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我喜欢毕淑敏散文的温暖,也喜欢白岩松的诙谐幽默却又不失言辞犀利;我喜欢杨澜的睿智和优雅,更喜欢秋雨笔下的行者无疆。阅读让我品味着种种人生,阅读也让我对教学充满了无限的思考。每天早晨,我也总会趁着坐车的时间朗读一些英语美文,做到练口语和阅读两不误。从一开始带有功利性的阅读,到后来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快乐。终于,在往后备课时,我的思路会像泉水一般涌来;在上课时,我不在是干巴巴地讲课,我更多地是与学生去交流,传递知识,分享人生;在生活中,我也变得更加积极开朗,充满正能量。
良师益友伴我成长
如果说阅读对于我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我的师傅则是对我的工作乃至我的生活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
还记得刚进学校那会,青年教师要和经验教师形成师徒结对。在英语组众多优秀的教师中,我一眼就选了高老师,完全被她外表的“高大上” 所吸引。可是,我的心里又开始嘀咕,这样的师傅会不会很难相处。果不其然,有一次师傅听完我的课,立马就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地批评了我,当时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哪有这样的师傅啊,说话一点也不留面子。经过那次以后,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师傅瞧不起。于是,我认真钻研名师的上课录像,只要有空就去听师傅上课,只要哪里有公开课听我就去哪听课,渐渐地,自己的上课也开始找着了感觉。再后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不是师傅当初的那一席话,恐怕我至今还沉浸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而且,我也渐渐发现,师傅是个真性子的人,说话从不拐弯抹角,赏罚分明。不仅如此,为了我的成长,她默默地付出了很多。还记得去年参加区基本功的时候,正好恰逢师傅参加省基本功,我们俩一起并肩“作战”,师傅要训练基本功的时候总是叫上我一起跟着训练,我们会一起探讨思路,一起练习粉笔字,一起英语演讲,无数个枯燥乏味的日子,我们一起度过。在工作上,她是我的师傅;在生活中,她亦是我的好朋友。她常会和我一起分享美食,一起交流时尚观。从师傅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明白学无止境,我将会和我的师傅一起继续努力前行。
我没有惊人的外貌,却有着惊人的毅力;我沒有超凡的才智,却有不懈的努力。这就是我,一个简单而平凡的我,我将继续奔跑在学习的道路上,为我的每一个学生斟满一杯杯奶和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