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刚一开启,便迫不及待地伸手摘珍珠,这样不仅无功而返,而且会使河蚌将蚌壳夹得更紧。做班主任,说教要进行,但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我们班的张智源这个男孩在学校里已经人尽皆知了。每位副科老师都向我“投诉”过他。科学课上,他把所有科学学具袋里的气球全都拿出来,吹大弄破,气得科学老师把他妈妈叫来。信息课上,他总是无缘无故大喊大叫,影响老师正常的教学,或者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玩游戏。音乐课上,他从不唱歌,总是窜来窜去,拿纸飞机扔你扔他。体育课上,总是带着一群调皮的男生蹲在草丛里捉虫子。数学课乱涂乱画,英语课上改语文听写……下课,打了同学的头,敲碎了走廊里的应急通道灯,禁止其他男生和他喜欢的女生讲话……每天,他都状况不断,让我在愤怒、无奈、头痛、麻木的情感波涛里挣扎。
作为他的班主任,别的老师可以对他摇头,我却不能;别的老师可以对他视若无人,我却不能放弃。我和他讲,如何让老师和同学喜欢他,怎样配合老师,不影响其他同学,即使转学去运动学校也需要较好的成绩……语文课堂上,他不举手就随口回答问题,有时还随意把话题拉倒课外去,而我忽略他的不遵守课堂纪律,总是给他发言的机会,让他表现,让他体验被人承认的喜悦。每次他犯了错,我都耐心地和他谈心,给他讲故事,教他如何去做。他学习不自觉,我就一下课就进教室,看着他做课作,让他及时完成课作,减轻他的学习负担,让他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地学,他也可以进步。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真善美。而在他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他会失去理智,他会做出错事。作为班主任,是孩子们道德的引领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也是孩子自尊心的维护者。教育需要技巧,或者说艺术。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会比惩罚更强烈。有时处理事务不需张扬,不需气冲牛斗,细雨润物式的教育或许更深入人心。
细雨浸润,静待花开,宽容与耐心是我们育人最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