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篇
有一次在和陈老师讨论交流班上孩子的情况,说到关于孩子的创造力的时候,聊到一些上课发言特别天马行空的孩子,这些孩子让我们“既爱又恨”,发言内容很有自己的想法,仔细想想也能和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时离题太远。比如在说到“生活中哪些事物像三角形”的时候,一般的小朋友就会回答像三角尺,小红旗,三角铁,有小朋友就说像美国的战斗机。的确是有相似之处。休闲时光的时候拿着羽毛拍当琴弹被我抓拍下来,样子甚是可爱!其实创新就来源于我们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
再比如有一次在教学完之后,照样子开展想象写一句话。有个小朋友写的是“小鸡看见黑彤彤的凶手。”看完我只觉得眼前一亮,把他找来询问原因。他告诉我小鸡被凶手抓走了,而凶手就像名侦探柯南里面一样,整个人都是黑色的,所以是“黑彤彤”。应该说他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无可挑剔的,问题就出在“黑彤彤”这个词语上,“彤”就表示红的意思,因此一般说“红彤彤”,所以原因在于孩子不了解“彤”的含义,这是老师的责任。
分享篇
很多孩子不愿意或者不知道怎么与人分享,可能是平时的生活中被当成“小公主”“小王子”惯了。于是我今天突发奇想:孩子每天都带水果,每个人都带一种,数量多,但种类单一,如果大家能够交换分享的话,那么既可以尝到更多的口味,还能与其他小朋友多一点美好的互动交流呢!
下面就是孩子们交换到了不同水果 ,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成长篇
一天下班回家接到娜娜妈妈的电话,她说:“娜娜今天回家带回了一个布娃娃,但我知道这不是她的。于是我一直盘问她是谁的,她后来告诉我是隔壁班小朋友送给她的,我心中还是有疑问,想请老师帮忙了解下情况。”从娜娜妈妈一番话的语气中我了解她似乎觉得孩子是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我首先安慰她不要着急,然后我让她先不要急着下结论,先把事情放一放,明天到学校我来了解情况。
第二天来到学校,我找到娜娜,故意说你这个娃娃好漂亮啊,从哪里来的呀,她依然说是隔壁班小朋友给她的。我就佯装好奇,我也想认识一下这个小朋友,想和他交朋友,行不行?然后径直拉着她往隔壁班走,还没走出教室门口,娜娜突然停住了,对我说:“刘老师,这个布娃娃是我们班彤彤送我的。”其实我心里早就知道就等她说出口了。然后我就说:“那为什么不和妈妈说实话呢?”她说:“害怕妈妈不高兴。”
突然间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会撒谎呢?撒谎是孩子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分析这个孩子以及其他孩子类似的行为,其实都是在“讨好”父母,由于父母过于严厉,孩子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肯定,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最初可能是被迫撒谎而“成功”地避开批评,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强化这种行为,进而形成一种习惯。
因此分析了原因之后我想当孩子出现各种情况的时候,首先应反思自身,因为孩子现在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的是老师、家长以及社会,而不应当一味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