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归档栏目>>智慧老班>>德育论文>>文章内容
德育论文(钮小媛2014.1)
发布时间:2014-01-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溶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钮小媛

纵观历史,从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的以礼乐治天下到康有为的第一次明确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必学的科目,这都说明了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对德育的作用。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同志曾经说过:音乐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人们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情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也可以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如何把德育溶于音乐教学之中根据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下面就德育溶于音乐教学之中说说我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溶德育于乐理知识之中

音乐课上向学生讲述乐理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述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音阶时,向学生讲授一点三分损益律的常识,告诉学生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辛苦的歌唱、演奏中发展而成的。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已经能够按三分损益律的原理铸造出能演奏十分美妙旋律的编钟了,而在当时的西方国家却还是一块不毛之地,这怎能不使人感到骄傲呢?学生们会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溶德育于歌曲演唱之中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音乐教育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歌曲是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的,它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歌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唱中提高演唱水平,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还要让他们在唱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的思想在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的得到提高。如在教唱《长江之歌》时,不仅仅只是把音符唱对、该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及现代意义,其实可以先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观看关于长江的电视系列片,使学生了解长江、黄河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英雄儿女,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接着指导学生朗诵歌词,理解歌词蕴意,而后再让学生边看歌曲的录象边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对长江奔腾万里、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解认识,学生就会由此自然地怀着由衷地热爱之情来演唱。

  三、溶德育于音乐作品的欣赏之中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一切好的有价值的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充分感受和深深思考的产物,里面凝聚着人类优秀的思想、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感情。正如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艺术是感情的传递。音乐正是具有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传递来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也感触到作曲家伟大的心灵、深刻的思想,使学生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操、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如在欣赏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选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时,结合长征路线图和讲述长征故事,观看有关长征的影片,展现长征的每一幕。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皑皑雪山和大渡惊涛之中,看见了红军战士威武的英姿,娄山关的风采,感受到了水似银的艰辛,过草地的险恶和到吴起镇的喜悦。红军那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将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强烈的反响。

  在让学生进行作品欣赏的时候,还要抓住作品的介绍、作品的评点这两大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溶入。比如说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首先,对学生介绍国歌创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国情;其次,作品的点评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具有雄伟、庄严、气势磅礴的音响特点。从欣赏中体会中华民族具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风貌,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溶德育于课外音乐活动之中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延续。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提高,现如今,单纯的音乐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要求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来感受藏在音乐当中的快乐,他们想用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新课标全新的理念被提出音乐课是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的课程。音乐学习已经不存在整齐划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方式,更没有统一的结论和答案。因此学校应该组织常规性的音乐活动,如面向全体的班班有歌声的歌咏比赛,校艺术节,各种音乐兴趣小组,校舞蹈队。实践证明,学生的发声器官,听觉器官得到良好锻炼和发展,同时音乐实践活动还能起到消除疲劳,这些音乐活动的展开不仅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学到了课堂上书本中无法得到的知识和才干,也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的精神生活绚丽多采,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的几点仅是个人的想法,目的是将德育溶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德育溶入的好,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同时将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处理成一首动听的歌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溶德育于音乐教学中的目的和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