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欣赏 期待花开
常州市博爱小学 秦燕文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更需要等待。联想到教育上何尝不是如此,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过程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出错,有不足。面对孩子们的问题和不足,育人者要像等待最美的花开一样,给孩子足够的尊重,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心守护他们的每一点成长。假如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老师作为园丁,要用心呵护每一朵花。既要允许花开得“灿烂丰满”,也要允许花开得“缓慢瘦小”,等待花的开放,静听花开的声音……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工作四年来,我每天陪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虽然他们有时调皮,有时犯错,时不时地让人无比恼火。但看似调皮捣蛋的背后,是孩子的天真无邪,是他们纯真的善良。有时,我们是被表象遮住了眼睛。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不去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全面地看待学生,只一味地批评学生,将会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情景再现:
我是中途接这个班的,一开始,就听到很多任课老师这样向我“介绍”我们班的小米同学:“小米长得虎头虎脑的,倒是个挺可爱的男生。但学习时吊儿郎当的,对自己没有一点要求,成绩也差。偶尔说他两句,也是一副无所谓、破罐子破摔的样子。这样的小小孩就不听教训,说都说不得,以后怎么得了哦!”
同时他也是班里的“问题学生”,时不时地会在班里搞出点“小插曲”,给别人找点小麻烦,所以他的“被告状率”是全班最高的。因为老师经常批评他,其他同学也不喜欢跟他玩,他渐渐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因为老师一有问题就喜欢打电话跟他家长“告状”,所以他对老师向来是退避三舍,因为他在心里也把自己定性为一个“坏孩子”。基于这样的状况,很多老师给了我这样的忠告:对这个孩子一定要特别严格要求,否则自己不成材,还要带坏一大帮。
但在我心中,从来就没有坏学生这种说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或许我应该沉下心来,走近他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试着换种角度来看这个孩子:不仅看他的学习,也看他是怎样在班级中生活的。慢慢的,我发现他其实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他很关心班级中的一些“小事”。有一次,教室中负责花木的值日生忘了给花浇水,他就去浇,但不小心浇了太多,反而淹死了花。因为我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当值日生来告状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自己先解释。本来已经准备接受批评的小米看到我没有骂他,便把实情说了出来。看他实话实说,我非常高兴,便对他说:“小米,每个值日生都有自己该做好的事,今天负责花木的同学忘了浇水,你去帮他做,这是你关心班级、和同学要好的表现。老师很喜欢这样的小米!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如果仔细考虑后再去做,是不是更好呢?”
本来已经准备好“顶雷”的小米听到这样的话,“呼”地长出了一口气,那表情分明就是如释重负。此后,小米每有进步,我都会在教室里当着所有同学的面予以表扬。小米的脸上渐渐充满了自信,对老师也产生了信任感,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我对小米提出的一些要求他也会努力去实现。虽然小米偶尔还会捣蛋,但是却再也没有听到其他同学来告小米的状,小米见到老师再也不会像“避猫鼠”一样了。连小米那经常要动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爸爸也对我说:“孩子以前老犯错,问他怎么回事,打死都不说。现在有了什么事,他都愿意跟我们家长说,我们觉得孩子懂事多了。”
案例分析:
现在的孩子,心思敏感,表面上大大咧咧,其实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但因为年纪小,又往往会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以别人的看法来评判自己的“好坏”,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时的孩子最需要老师的理解、认同和鼓励。如果老师看到了这些,并适时地伸出了援手,贴近孩子的心,孩子便会无条件地信任你,尊重你,才能达到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当然这个过程时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一阶段: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被那些先入为主的印象左右,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应该平等地跟他交流,让他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交流,这绝对比老师高高在上的训诫要有效得多。
第二阶段:充分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适当地予以表扬,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重塑自己在同学和家长心中的形象。因为,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当孩子被肯定的时候,他会竭尽所能去达到老师对他的期许,这是被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证明了的。
第三阶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及时地对他健康人格的形成做出有效引导,教给他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提升孩子的人格魅力。
事实证明,我对他的信任和欣赏是有回报的。一段时间后,我打电话反映他的语文学习情况,说他很有进步。小米妈妈在电话那头乐了:“老师,这都是你夸出来的!他现在对你是崇拜得不得了,对语文喜欢得不得了。”
有时,只是一份静静的等待,一句淡淡的却饱含了期待的话语,孩子会在你手里发生惊人的变化。因为我知道,当怜惜的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粒石子,并虔诚地祈求它成为钻石的时候,那石子当真就生出了钻石的心,发出了钻石的光彩。
花开花落本无声,只有静听方有声。我相信,如果你走进校园中,静静地看,用心地听,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会在耳畔轻轻响起。
我想,作为一个虔诚的教书育人者,最幸福的事也不过如此。